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2-中国撰述史传净土宗-修西闻见录-清-咫观-第7页

)程宇光
  近世宰官中信佛法者。或存或亡。其梗槩各不同。若龔大令舫。助守淮城。精誠通感。一家眷屬。篤志修行。接引佛機。虗心護念。實名兵火劫中之甘露瓶也。玉尺未出家時。曾與文明僧往候之。信宿而後去。每述其人之梗概以為不可及。舫字書舸。以前署山陽縣致仕居淮城。卒之時。沐浴更衣。自稱快活。其胸襟葢可知矣。清淨其神。土不隔也。
論張淨庸
汪善慶
  一切事皆自無而之有也。一切事皆自有而之無也。淨土法門亦然。金剛密呪。出於五方字種。中無生也。東不動也。南平等。西淨土。北解脫。蓮花部主。本在一切處之西。厥名無量壽。十二名號最後日月光。香光莊嚴。從一微塵法門。而示眾生以入路。眾生機別。遂不一其品。從一現三。從三現九。觀大小阿彌陀經十六觀經。不較然哉。必欲依一門為究竟。何可得也。張君淨庸。以淨土往生。導人先路。神迹雙清。唱隨同志。白毫光攝受。事理必然。而必執常寂光以繩之。泥矣。
陳抱淨軼事
蔣元亮
  孫墩史由敦之家。有雙笛焉。由敦之子吹之。吉庄之陳子唱道家斗號。響徹雲際。足以降天神。既而以玉尺蓮修法門穩便。專志欲西。不聞此調矣。邀玉尺渡王家河訪一僧。僧澹然無策進意。陳怒而去之。友人趙大禮。居十里外之竹園。邀玉尺訪之。趙舊與玉尺習。而老矣。數年不見。隱聲匿迹。久而見之。陳之年猶未遠於童也。陳名不記。記其入雞園時。初更為抱淨。繼而過雞園。訪玉尺於百日關中。不信宿而去。遂不復見。死焉。心不顛倒也。抱淨兄弟五人。居第三。餘皆習誦念。如諸仙童。頗靈秀。抱淨死。氣日散矣。朱竹咸其師也。遇於館中。每共食。後十年。見於吳氏齋中。又一年命車來訪。蒼然一老。志若童真。好讀高峯語錄。抱淨婦翁史某。遠近昆弟三五人。多喜念佛者。
禮翁吟
陳 第
  有禮有禮一老趙。瘦骨清淨步履峭。生子三人肖不肖。玉尺問之語且笑。子不足愛愛在道。不以愛累身。不以愛累心。蓮花香滿剎。寫出禮翁吟。胡公書院泰山下。玉尺大禮通情話。陳癡趙俊兩無疑。海陵一幅新圖畫。我若先君去。君亦不得住。多少音聲起樂邦。笙簫一片開靈路。留詩作識君休忘。莫令玉尺持短長。
傳述陳第事
(儀徵)于養浩
  陳第。泰州文生。好善。兼嗜佛老家言。冷淡蕭條中。盎然有春意。每夜課。至亥子猶不休。茹素放生。而不戒於飲。酒之味。經之義。若有得。不自知。臨終披緇而去。自稱玉成子。
程宇光別傳
蔣元亮
  程宇光。泰州諸生。中式順天鄉試第一人。在京師。喜與英傑之士遊。士之談性學者少矣。有所說。或不長。宇光偶見畸士之言身心性命者。奇其說。返泰。見玉尺而述之。玉尺心知其非。然觀宇光氣甚雄。不與辯。乃著身心性命一卷。暢言三家。而各表其同異。既刊布四方。宇光見之。乃折節歎服。稽首於前。曰君若得道。首當度我也。遂次第閱內典。與咫觀老人。以淨業相砥礪。自作挽聯云。入佛已遲。蓮品但求登下下。做人最苦。塵心那復賸些些。曾蓄素珠一串。香一瓣。命終時。顧家人取此物。持之而逝。曾以病至秦塘之雞園。叩青鸞子。示云。身何以病。心病之也。心何以病。身病之也。宇光歎服以為名言。為雞園弟子。號曰藍霄。雞園築屋。宇光書楹句以贈玉尺曰。垂老獲聞無上諦。此中成就許多人。筆意生動。精神躍躍紙上。
鍾培棟小傳
程宇光
  余有問字弟子鍾生。名培棟。年少壯。氣清心厚。有志於三寶。聞玉尺之風。將赴雞園而一謁未果也。其兄死。則請余代乞玉尺作法以度之。未幾而培棟亦死矣。玉尺哀其志。祀之於雞園。而問培棟之生平於余。余曰。培棟。淨土中人也。氣象浺瀜。修持無迹。玉尺所著念佛諸書。最喜讀之。久而益純。心身不遠矣。使天不促之以死。何一見之難哉。將率其眷屬。以求一行三昧於君也。卒之年。同治乙丑云。
十五洲初圖跋
蔣元亮
  大江南北之中。有洲焉。長數十里。寬亦十餘里。洲之北。熊姓庄屋在焉。熊有子曰秉志。陳君培棟之流亞也。年少而志篤。抱才而信法。心依玉尺久矣。未及見。一旦而死。玉尺哀之。後以他事至洲。欲購竹園以隱居。欲見志而不可得。為初圖以識之。每一披覽如見志閱玉尺之書。念彌陀之號。精神相遇不遠也。
鄭老人別傳
胡鏡之
  咫觀老人。妙空子之父也。籍江都。為廩貢生。年七十一。卒於雞園之彌勒殿。殮時。或聞空中有異香。妙空子不克送其終。士烺送之。既赴園中。遂與熊子澤春等。誦涅槃以超[竺-二+廌]焉。明年水陸。首奉其名以入位。或言其仗道場三寶力。得入淨土中中。葢神明示兆如此云。老人性謹慎。篤於宗族。能作行書古近體詩。晚而銳志於學佛。菸酒葷血皆斷。課佛甚勤。看經甚力。雖未證第一義。而心知之。用淺淺以引人。因而入佛者頗眾。與徐璧如程韜菴先生相往還。事青鸞子謹。生平境界。略見於詩。老人姓鄭氏。名應房。字駟卿。晚號且翁(住雞園一名曰藍光)。
于藍澄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