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4-佛藏 -01-史传部

2-中国撰述史传净土宗-修西闻见录-清-咫观-第21页

一日子時。
  其嫂修來。其隣修起。皆與修一母女先後入佛。
  時好好形色。人不料其死。忽使人請其父母至作別。先是數日不食。忽食粥。數日不語。忽言。初有汗。謂人曰。此時不能念佛名。俟稍定。果以汗解後。琅琅念佛而去。
  自言見蓮花二朵。人問何以二。答曰。我一我母一(修一兄。李漢卿淨土亦切)。
童女哀詞(女幼失母。為周氏養媳。卒於戊寅夏)
楚 客
  何其步清虗而直往兮。保一脈之天真。長離世之喧卑兮。問佛國之長春。羌母與女相依而不遠兮。(母卒數年耳)風聲流入乎玉尺之音輪。請從此修一行以成三密兮。與千靈萬秀示樓閣之童身。
曹蓮生像讚記
長 慶
  常熟曹氏女名蓮生。字於人。不樂也。好佛。二十餘。病卒。命工畫一童女形。道裝端坐。長指爪。握念珠。泠然如生。刻經處既設。有以此像乞玉尺題讚者。玉尺每向人言。此人似天道中人。吾為引魂魄入水陸道場。歸於大淨土。何以故。靈氣具足。必能應也。玉尺讚中。即以此意鼓舞其神明。且為其魂。先授菩薩戒。名曰寶詣。
月善小記
(寧波)周蓮慧
  (亡養媳李月善。母王氏攜。此女。屬蓮慧之妻曰。為君媳我無憾矣。遂育於周。於經呪喜誦習。不精世務。謂姑曰。大人何懇切於日用若此。光緒四年。年二十。夏五月。先吾母而卒。吾師玉尺閔之。為說冥戒。定法名曰好音。嗚呼殆將西歸也)。
  (石麟曰。此未與玉尺一面者也。次年春。玉尺為印所設經堂。則又為童女之可造者也。凝秀有神。曾一見玉尺。欲求開示而未及。同堪惋惜者歟)。
曇影道人傳
常熟吳寶叢
  嗚呼。死生之際大矣哉。自非了當大事去來自在者。必以信願持名。往生極樂為休息地。外此未有能解脫苦輪者也。曇影道人者。同邑張氏女。張氏世奉佛。有長洲彭氏風。道人年十三。即歸心淨土。禮玉尺師受三歸。名寶芳。玉尺器之。勸閱大藏未果。十六斷葷血。日課佛萬聲。十八得咯血疾。次年六月扶病受五戒。越二月。吉祥念佛而逝。時光緒九年八月十三日也。道人性溫靜。寡語言。不事女工。禪課之餘。手不釋卷。從兩兄討論內典。輒至夜分。讀華嚴法華圓覺諸經能解其義。又精研淨土十要。於台賢圓旨頗有會心。染疾時。誦大般若經至二百八十卷。恐不能卒業。力疾持誦。會常州李上善至虞。以一行三昧策勵同志。道人師事之。淨念益堅。日課佛三萬聲。疾革迷悶甚。設像牀前然臂香。猛誦佛名。聲盡氣漸微。即之逝矣。是辰告其兄寂曰。頃得夢。知今日決生安養。不勝歡喜。常州李上善。亦於是夜定中見道人來別云。蒙觀音接引。已得中品下生矣。噫。苟非生時信願之堅。行持之切。臨終正念。烏能彰彰若是。遺言祝髮。以道裝殮。捨所受用。刻華嚴大鈔五卷。從之有遺詩一卷。錄其懷淨土四絕云。諦觀安養境澄清。佛日常開不夜城。鳥語花香齊說法。洗心寂聽悟無生。琉璃地上禮金仙。妙法親聞聖口宣。宴坐澄觀纔頃刻。娑婆已歷百千年。彌陀願海廣無邊。憶想慈容即現前。何處關山能阻隔。盡虗空界現金蓮。八萬四千大總持。一門一行妙難思。他年得與蓮池會。曠劫修行也未遲。
修西聞見錄卷五
  修西聞見錄卷六
東土 雞園偶 集
朱道人事略
雲陽子
  朱道人。丹陽民也。為本縣昌國寺司香火。齋戒念佛。人咸敬信之。忽一日。謂鄉城諸相識曰。我欲化汝等薪一把。積之以焚我身。或笑之曰。汝圓寂耶。若不自焚。我等來焚汝。至期大眾都集。道人中坐。徐起坐薪上。命眾舉火。眾不忍。乃自焚焉。昌國主人奔而赴其前。道人心忽飛出。主人哭而滅其火。納其心。全身皆不壞。乃鎔金以加其上。人皆見道人。坐雲中。鳴魚西去。凡地方有警。人皆預見道人。坐雲中擊木魚。聲聲入聽。
鄭抱因
周國定
  抱因。揚州鄭氏子。為酒工。棄而傭於廟。不樂也。自投而歸於玉尺。願侍左右。然光不定。又慕襍教某而聽其講。以為念佛不必出聲。遂一病而不能念佛以至於死。抱因為人。頗有心於布施接引。於念佛尤力。每天寒四更。在雞園彌勒殿繞案而誦佛名。聲搖搖如大地微動。玉尺心喜之。乃以同住中有一先輩。恨其妨於睡。止其高聲。遂鬱然不自伸。故非人得其便。引而致之襍教之前也。後玉尺為彼供燈鏡誦大悲呪。呼其名。七日。然後大作佛七以拯其魂爽。抱因之淨土。本在空中。無有障也。
一切人能成聖用說
鄭應房
  凡工匠之作佛像者必生天。故刻帝釋書之人。或轉身入忉利天。得小部署。此理之常。無足怪者。黃生打鐵而往生。彼是修得。非報得也。報得者自不知。修得者自知之。一有心一無心也。
書姚佛度事
楊省愚
  常州三河口老農姚佛度。不食葷血。喜行方便利益事。眾避紅巾。老弱疲於行。佛度挺身負之竄。往來救脫數百計。寇退。富室設粥局。佛度往。司事者曰。汝來食粥乎。蓋以其衣藍縷也。佛度曰否。我來輸粟。則磬所有以濟人。謂人曰。越日西行矣。及期。端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