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弱冠石庆安。未肯崇尊贤。嘲笑蓬莱公。呼此广休前。明公将何以。却此少年翰。
  四人作诗毕。并以呈公。公读毕而笑曰。此诗各表其才性也。石生有逸才而轻迈。张生体和而难解。许生广愼而多疑。丁生率隐而发迟。夫轻迈则眞薄。难解则道不悟。多疑则思无神。发迟则得灵稽。所谓殊途者也。若能各返其迷。悟其所悟。不当速也。府君弟子所谓管辂请论有疑。疑则无神者矣。
  言诗毕。各起兵共下山。下山之顷。又见此女子乘白龙而北去。某与诸人歩行南下。至山下而各各别去。公曰。复二十年。当共会于七业宫。游此地也。于是豁然乃悟。汗流。终日不能飮食。初下半山。见许主簿来上。相逢于夹石之间。公语主簿曰。汝何来迟。吾为汝置四升酒在山上坐处。可往飮之而还逐我。主簿即去上山。须臾见还。行甚疾。未至山下相及。
  公曰。美酒不。答云。犹恨酸。公曰。此太平家酒。
  治人肠也。彦曰。欲得长生飮太平。何酸之有耶。故是野家儿也。守一愼勿失。后当用汝辅翼。君于是共至山下。各别。某末将主簿及玉斧东去。公还上山。其三人西去五十歩。公又遣一信见告云。许牙累府君。某答云。在意。
  到十日夜。某先具疏此梦。上白诸眞道。得此异梦。分明如不眠。不审是何等愿告之意。唯紫微夫人见答云。尔眞内感。灵求万方。神来八玄。形与魂翔。此实着至之象。事显幽冥。
  非虚构也。如洛公语也。可密示斧子等。勿广宣露灵中旨也。非小事哉。深愼。众眞并笑。清灵曰。以冥通冥也。心感洞照。南岳君之力也。
  (又此一梦事。后东间写得。既不自见本。不知谁书。所称某处。是杨君又当书此以呈长史。
  故云某耳。又此四月或即是乙丑年。亦可是寅年耳)
  十月二十三日夜。梦在一大山上。有人见告。
  此是蒙山大洞室中也。室四面坐相向。皆柏床龙须席。四壁多文字而不可了。许长史着葛{巾钱}单衣白袷。坐东面西向。复有三人。皆锦衣平上{巾责}。其一人自称曰。我赵叔台父。昔见汝于呉下矣。(定録告云。昔赵叔台王世卿亦言笃学。竟不知人意。为北明公府所引。则是似此人之子。而不知是何时人耳)吾坐北面南向。许长史伏坐上。因引笔作书。乃沈吟思惟。良久书毕。即见示曰。此书可通否耶。书曰。日月之道。
  虔晟再拜。今奉佳画酒杯盘一具于南方。来年六月。可以入郭。遣送之事。好而又好。水火之期。求我于大木之日矣。(晟犹是成音。汉时亦有人名此)
  有学之而不得者。未有不学而得之者也。信哉斯言。右长史写青纸上。因以见示。(意中云。作此书。
  欲以刻名也)
  登难之曰。郭是何义。长史答曰。是洞中似郭。
  非冢墓之郭也。又难曰。何以为虔。又答曰。虔者敬之始。下有文字。敬之文耳。又难曰。何以为晟。答曰。晟者日下成侍。日成而月得耳。三锦衣人同赞曰。幸哉幸哉。学不可欺往来至道之时。(此一条杨自记所梦事。不知是何年。云六月入郭。未测〈斯〉斯征也。此上半行被剪除。正应是称姓名耳)
  许先生前潜景逸世。隐光九霄。冥神洞观。颐光灵府。幸甚幸甚。平昔周旋。缠绵盟誓。超羣先觉。独造方外。(先生年乃大杨君三十歳。先生初入东山时。杨始年十六。
  絶迹时。年十九。如此明杨小便好道也)
  自隔晖尘行已。今日东眄云汉。涕先言陨。伏想玄宫融和。所莅休宜。时乘八风。平荡滓翳。
  六天摄威。消灭魔气。愿使眞正之信。流行三元。玄无之感。变无穷矣。君前临发频烦。想梦所见。赠惠手迹为信。既感冥通。铭得之后。{攸黒}忽未顷。如觉千载。适能得之。奇而难解。所谓微乎妙哉。微乎妙哉。近即疏记所梦。密呈。(此先生被试后。杨君因书与之也。一书麻纸极好。此是写本。所以得存耳)
  羲顿首顿首。阴寒。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未得觐倾企。谨白不具。杨羲顿首顿首。
  羲白。公第三女昨来委{病祭}。旦来小可。犹未出外解。群情反侧。动静驰白。
  顷疫疠可畏。而犹未歇。益以深忧。
  给事许府君侯。(此六字折纸背题)
  羲白。二吏事近即因谢主簿属郑西曹。郑西曹亦以即处听。但事未尽过耳。事过便列上也。自己以为意。此段陈胄王戎之徒。实破的也。谨〈曰〉[白]。(此书失上纸)
  羲顿首顿首。奉告。承尊体安和以慰。刘家昨夜去使人。恻恻似中后定也。羲明日早与主簿至墓上省之也。晩或复觐。杨羲顿首顿首。
  先昨亦得车问。想当不审。且以{心宛}怛之。自非研玄宝精。有凌霜之干者。亦自然之常也。长史许府君侯。(此六字题折纸背上也)
  羲白。奉赐绢。使以充老母夏衣。诚感西伯养老之惠。然羲受遇过泰。荣流分外。徒衔恩眷。无以仰酬。至于绢帛之锡。非复所当。小小供养。犹足以自供耳。谨付还。愿深见亮。羲白。
  羲白。此间故为清净。既无尘埃。且小掾住处亦佳。但羲寻还。不得久共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