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用事于内,阳失位于外,若勤修炼,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复则心死。则危者可安,亡者可保。
至四十八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观卦。二阳在外,而阳德微,重阴上行,而阴气盛,若勤修炼,则可抑方盛之阴柔,扶向微之阳德。
至五十六岁,又耗元炁六十四铢,应乎剥卦。五阴并升乎上,一阳将反乎下,阴气横溃,阳力仅存,若勤修炼,如续火于将穷之木,布雨于垂槁之苗。
至六十四岁,卦炁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铢、而为一斤之数者,耗散已尽,复返于坤。纯阴用事,阳气未萌,若勤修炼,时时采药,时时栽接,则阴极而能生阳,穷上而能反下,革柔为刚,还老为强矣。
于此时不遇至人,汲汲修炼,虽保余年,皆籍谷精以培后天之精气,无复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长生不死哉?
此所以虚化神、神化炁、炁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少、少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复化为虚、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化化不间,犹环之无穷。
夫方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尘生尘灭,万化万生,不能脱离苦海,劫劫生生,轮回不绝,无终无始,如汲井轮。三界凡夫,无一不遭此沉溺。
故世人莫知生从何来,盖参父母未生前;死从何来,知来然后知生处。世人莫问死从何去,盖参魂游魄降后;生从何去,知去然后知死处。死之机由于生,生之机原于死。无死机不死,无生机不生。生死之机两相关,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机不相关,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无生死者,心也。敦复则心生迷,迷复则心死。
故仙佛愍之,说一切众生,具有本来一灵真觉,但昏惑不见,使天命之性,浪化迁流,转转不悟。而世世堕落,失身于异类,透灵于别壳,至真性根,不复于人。
我当以圣道,令众生永离妄想,能致自身如仙家之长生、佛氏之不死去。
邪正说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体。天有阴阳,地有刚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
有阴阳斯有日月星辰,有刚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湿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
众生因配偶有淫欲,因生育有恩爱。有淫欲、恩爱,故有魔障、烦恼。有魔障、烦恼,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
是以太上蕴好生之德,开度世之门,着经立法,教人返朴还淳。无欲观妙,有欲观窍。致虚守静,归根复命。早复重积,深根妙蒂。得一守中,虚心实腹。弱志强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专气致柔,抱一无离。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闭门塞兑,被褐怀玉。窅窅冥冥,其精曰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则日长,不泄则不竭。精能化气,气能化神,神能还虚。五行不能盗,阴阳不能制。与道为体,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静无名之道也。
至汉魏伯阳真人礼金碧经而作参同契,始有龙铅虎汞之名。爱及唐宋,诸仙迭出,丹经灿然。横说竖说,种种异名,载于丹书,不可胜数。究竟本来,无非吐露同出异名之一物耳。
盖圣师阐教,敷杨备细详说,实欲人人领悟、个个成真,殊不知名愈深而事愈繁,书愈多而道愈晦。况多为庚辞隐语,孔窍其门,使学者无罅缝可入,往往目眩心摇,望溟之叹。
幸吾师尹真人出,欲续大道之一丝,以复无名之古教。于是剪除繁羌,撮其枢要,扫除譬喻,独露真诠,标摘正理,按图立象,不可施于笔者,笔之不可发于语者。语之直指何者是铅汞,何者是龙虎,何者是鼎炉,何者是药物,何者谓之采取,何者谓之抽添,何者谓之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