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9-藏外

72-性命圭旨-明-佚名-第34页

观纹,此是天眼通也。能闻十方之音如耳边音,能忆生前之事如眼前事,此是天耳通也。或昼或夜,入于大定,上是天堂,下见地狱,观透无数劫来宿命所更,此是宿信通也。神通变化,出如自如,洞鉴十方众生,知他心内隐微之事。他虽意念未起,了了先知,他虽意念未萌,了了先觉,此是他心通也。
子思曰:心之精神之谓圣。故心定而能慧,心寂而能感,心静而能知,心空而能灵,心诚而能明,心虚而能觉。
四祖道信曰:一切神通作用,皆是自心感现。
璎珞经曰:神名天心,通名慧性。天然之慧彻照无得,故名神通。神通具足,愈加默耀,韬光慧而不用,若露圭角,恐染邪魔。
古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定之时,或闻种种善恶之声,或现种种违顺之境,总是魔障,不可着他。又须反观一身,四大皆是假,合如梦幻,全体非身。但在此心,魔自消灭。
古语云:见怪不怪怪自亡,见魔非魔魔自灭。或脑中有霹雳之声,或眼内有金星灿耀,或顶下红霞了绕,或眉间涌出圆光,此皆幻景,心莫受他,但行工夫,休证效验。
所以古仙云:项下有光犹是幻,云生足下未为仙。又于静中忽见楼台珠翠、女乐笙簧、异草奇花、触目如画,彼人不悟,将谓是到天宫,不知自身内院,认作真境,因循而不出。入此际须用虚空观而扩充之,则我天谷之神升入太虚,合而为一也。
其虚空观者,应观自心。心本不生,自性成就,本来空寂,光明遍照,犹如虚空莹彻,清净廓然,周遍圆明,皎洁成大月轮,量等虚空,浩然无际。复应观察自身,则心之虚空而通于身之虚空,身之虚空而通于天地之虚空,天地之虚空而通于太极之虚空,虚虚相通,共成一片,岂不与太虚混之而为一耶?
始而虚其心也,既而虚其身,又既而虚天地,虚而无虚,无虚而虚,虚也不知,无虚也不知,则我阳神冲虚出入而无障碍矣。然后方可与天地合德,太虚同体,而为混虚氏之人欤。
此处只言到太虚之阶梯,未曾造到太虚之实际。谓之炼神则可,谓之出神则未也。
欲要高奔帝境,当炼演谷神,常以灵和寂照,为心虚空不住,为观抱本还原归太极,由此进进不已,及其无上可上,玄之又玄,无象可象,不然而然,则一灵之妙有遍法界,而圆通贯云汉,以高跻与穹冥而俱合,此天谷元神炼到至极至妙之处也。
故章思廉曰:得太极全体,见本来面目,先天一点真,后天却是屋。
莹蟾子曰:炼阳神了出阳神,自色界超无色界。既然证成妙道,须要混俗和光。虽处凡尘,而不可流俗;虽居浊世,而莫测行藏。日唯销隐,匿积阴功,开诚心,施法乳,汲引后学,普度众生,上报佛恩,下资群品。
金刚经曰: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若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盘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故世尊成道之旦,发普度众生之悲,乃曰:先度众生,然后作佛。
肇法师曰:性本无生,故亦无灭,此实千圣同然之真心。众生度尽,方入涅盘,此亦千圣同归之实际。
王方平曰:
鸾鹤来时乘紫雾,玉皇有敕登仙路。九玄七祖尽升天,度了群生方自度。
噫!试观古佛高仙何等运心之普,如今人有一法一诀者,秘密珍藏,犹恐漏泄,较之古人,可不愧死。
予之无念也久矣,但未得自度,先要度人,一念存心,不能自释,今之此作,尽泄天机,唯末后一着,尚未发明。今再言之,道书曰:阴神能见人,阳神使人见。盖独修一物者,所出乃阴神也。阴神则有影无形,世所谓鬼仙是也。若双修性命者,所出乃阳神也。阳神则有影有形,世所谓天仙是也。故曰:道本无相,仙贵有形。然而出神太早,丹经之所深诃既得,其母当返其始。常留神于天谷,复归如婴儿,不识不知,唯深唯寂,阳光无漏,则愈扩愈大,弥远弥光,自然变化生神。生之再生,则生生而无尽;化之又化,则化化而无穷,又生孙百千万亿。
张紫阳曰:
一载生个儿,个个会骑鹤。
陈泥丸曰:
一载胎生一个儿,子又孙兮孙又枝。
白玉蟾曰:
一体遍多犹朗月,而影分千水多身。
入一着明镜,而光寓万形。
仙家谓之分身,佛氏谓之化身。如世尊之不离菩提树下,而遍升天宫说法。又如善财之不出莎罗林,历二百十城而遍参诸友。
东华帝君曰:
法身刚大通天地,真性圆明贯古今。若未顶门开具眼,休教散影与分形。
分形散影非不妙也,奈何还滞幻躯中,尚未超脱,欲千变万化,岂不反伤于本体耶?直到九载功完纯,亦不宜忽然跳出五行之外,返于无极之初。证实相妙之,更妙得真功全之,又全成金刚不坏之体,作万年不死之人。自觉觉他绍隆佛种三千功满,而白鹤来迎,八百行圆,而丹书宣诏飞升金阁,返佩帝乡。
即钟离翁云:
九载功成人事尽,纵横天地不由亲。
萧紫虚云:
功成须是出神经,内院繁华无累身。会取古仙超脱法,飘然跨鹤观三清。
诸仙奔壳,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