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迹同世,随物所宜,而虚己均平,曾无偏党也。◎俞樾曰:郭注训义为宜,朋为党,望文生训,殊为失之。此言其状,岂言其德乎?义当读为峨,峨与义并从我声,故得通用。天道篇而状义然,义然即峨然也。朋读为崩。易复象辞朋来无咎,汉书五行志引作□来无咎,是也。其状峨而不□者,言其状峨然高大而不崩坏也。广雅释诂:峨,高也;释训:峨峨,高也。高与大,义相近,故文选西京赋神山峨峨,薛综注曰:峨峨,高大也。天道篇义然,即可以此说之。郭不知义为峨之假字,于此文则训为宜,于彼文则曰踶跂自持之貌,皆就本字为说,失之。
【二】【注】冲虚无余,如不足也;下之而无不上,若不足而不承也。
【疏】韬晦冲虚,独如神智不足;率性而动,(汛)〔泛〕然自得,故无所禀承者也。
【释文】《不承》如字。李云:迎也。又音拯。《不上》时掌反。
【三】【注】常游于独而非固守。
【疏】觚,独也。坚,固也。彷徨放任,容与自得,遨游独化之场而不固执之。
【释文】《与乎》如字,又音豫,同云:疑貌。◎卢文弨曰:同当是向字之误。《其觚》音孤。王云:觚,特立群也。崔云:觚,棱也。◎俞樾曰:郭注曰,常游于独而非固守,是读觚为孤,然与不坚之义殊不相应。释文引崔云,觚,棱也,亦与不坚之义不应。殆皆非也。养生主篇技经□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释文引崔云:不盘结骨。疑此觚字即彼軱字。骨之盘结,是至坚者也;軱而不坚,是谓真人。崔不知觚軱之同字,故前后异训耳。◎李桢曰:与乎其觚与张乎其虚对文,觚字太不伦。据注疏,觚训独。释文引王云:觚,特立不倚也。并是孤字之义。知所据本必皆作孤,觚是假借。尔雅释地觚竹北户,释文云:本又作孤。此觚孤互通之证。孤特者率方而有棱,故其字亦可借觚为之。与乎二字,与下与乎止我德也复,疑此误。注云常游于独,就游字义求之,或元是□字,抑或是字。说文:□,安行也。,趣步也。并与游义合。
【四】【注】旷然无怀,乃至于实。
【疏】张,广大貌也。灵府宽闲,与虚空等量,而智德真实,故不浮华。
【五】【注】至人无喜,畅然和适,故似喜也。
【疏】邴邴,喜貌也。随变任化,所遇斯适,实忘喜怒,故云似喜者也。
【释文】《邴邴》徐音丙,郭甫杏反。向云:喜貌。简文云:明貌。
【六】【注】动静行止,常居必然之极。
【疏】崔,动也。已,止也。真人凝寂,应物无方,迫而后动,非关先唱故,不得已而应之者也。
【释文】《崔乎》(于)〔千〕罪反,徐息罪反。郭且雷反。向云:动貌。简文云:速貌。
【七】【注】不以物伤己也。
【疏】滀,聚也。进益也。心同止水,故能滀聚群生。是以应而无情,惠而不费,适我益我,神色终无减损者也。
【释文】《滀乎》本又作,敕六反。司马云:色愤起貌。王云:富有德充也。简文云:聚也。
【八】【注】无所趋也。
【疏】虽复应动随世,接物逗机,而恒容与无为,作于真德,所谓动而常寂者也。
【九】【注】至人无厉,与世同行,故若厉也。
【疏】厉,危也。真人一于安危,冥于祸福,而和光同世,亦似厉乎。如孔子之困匡人,文王之拘羑里,虽遭危厄,不废无为之事也。
【释文】《厉乎》如字。崔本作广,云:苞罗者广也。◎俞樾曰:郭注殊不可通。且如注意,当云世乎其似厉,不当反言其似世也。今案世乃泰之假字。荀子荣辱篇桥泄者人之殃也,刘氏台拱补注曰:桥泄即骄泰之异文。荀子他篇或作汏,或作忕,或作泰,皆同。漏泄之泄,古多与外大害败为韵,亦读如泰也。又引贾子简泄不可以得士为证。然则以世为泰,犹以泄为泰也。猛厉与骄泰,其义相应。释文曰,厉,崔本作广,广大亦与泰义相应,泰亦大也。若以本字读之,而曰似世,则皆不可通矣。◎庆藩案厉当从崔本作广者是。郭注训与世同行,则有广大之义。然既曰无厉,又曰若厉,殊失解义。经传中厉广二字,往往而混。如礼月令天子乃厉饰,淮南时则篇作广饰。史记平津侯传厉贤予禄,徐广曰:厉亦作广。儒林传以广贤材,汉书广作厉。汉书地理志齐郡广,说文水部注广讹为厉。皆其证。◎又案俞氏云世为泰之假字,是也。古无泰字,其字作大。大世二字,古音义同,得通用也。礼曲礼不敢与世子同名,注:世,或为大。春秋文三十年大室屋坏,公羊作世室。卫太叔仪,公羊作世叔仪。宋乐大心,公羊〔作〕乐世心。郑子大叔,论语作世叔。皆其证。
【一0】【注】高放而自得。
【疏】圣德广大,謷然高远,超于世表,故不可禁制也。
【释文】《謷乎》五羔反,徐五到反。司马云:志远貌。王云:高迈于俗也。
【一一】【注】绵邈深远,莫见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