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博之不必知,辩之不必慧,圣人以断之矣【一】。若夫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者,圣人之所保也【二】。渊渊乎其若海,【三】(巍巍)〔魏魏〕(一)乎其终则复始也【四】,运量万物而不匮(二)【五】。则君子之道,彼其外与【六】!万物皆往资焉而不匮,此其道与【七】!
【一】【注】断弃知慧而付之自然也。
【疏】夫博读经典,不必知真;弘辩饰词,不必慧照。故老经云,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斯则圣人断弃之矣。
【释文】《博之不必知》观异书为博。《以断》端管反。注同。
【二】【注】使各保其正分而已,故无用知慧为也。
【疏】博知辩慧,不益其明;沉默面墙,不加其损;所谓不增不减,无损无益,圣人妙体,故保而爱之也。
【三】【注】容姿无量。
【疏】尾闾泄之而不耗,百川注之而不增,渊澄深大,故譬玄道。
【四】【注】与化俱者,乃积无穷之纪,可谓魏魏。
【疏】巍巍,高大貌也。夫道,远超太一,近迈两仪,囊括无穷,故以叹巍巍也。终则复始,此明无终无始,变化日新,随迎不得。
【释文】《魏魏》鱼威反。《则复》扶又反。
【五】【注】用物而不役己,故不匮也。
【释文】《运量》音亮。《万物而不匮》求位反。谓任物自动运,物物各足量也。
【六】【注】各取于身而足。
【疏】夫运载万物,器量群生,潜被无穷而不匮乏者,圣人君子之道。此而非远,近在内心,既不藉禀,岂其外也!
【七】【注】还用〔万〕(三)物,故我不匮。此明道之赡物,在于不赡,不赡而物自得,故曰此其道与。言至道之无功,无功乃足称道也。
【疏】有识无情,皆禀此玄(之)道;而玄功冥被,终不匮乏。然道物不一不异,而离道无物,故曰此其道与。
【释文】《之赡》涉艳反。下同。
【校】(一)魏魏依世德堂本改,注及释文亦作魏。(二)阙误引文如海刘得一本匮字俱作遗。(三)万字依刘文典说补。
中国有人焉,非阴非阳【一】,处于天地之间,直且为人【二】,将反于宗【三】。自本观之,生者,喑醷物也【四】。虽有寿夭,相去几何?须臾之说也。奚足以为尧桀之是非【五】!果蓏有理【六】,人伦虽难,所以相齿【七】。圣人遭之而不违【八】,过之而不守【九】。调而应之,德也;偶而应之,道也【一0】;帝之所兴,王之所起也【一一】。
【一】【注】无所偏名。
【二】【注】敖然自放,所遇而安,了无功名。
【疏】中国,九州岛也。言人所禀之道,非阴非阳,非柔非刚,非短非长,故绝四句,离百非也。处在天地之间,直置为人,而无偏执。本亦作值字者,言处乎宇内,遇值为人,曾无所系也。
【释文】《直且》如字。旧子余反。
【三】【注】不逐末也。
【疏】既无偏执,任置为人,故能反本还原,归于宗极。
【四】【注】直聚气也。
【疏】本,道也。喑噫,气聚也。从道理而观之,故知生者聚气之物也,奚足以惜之哉!
【释文】《喑》音荫,郭音闇,李音饮,一音于感反。《醷》于界反,郭于感反,李音意,一音他感反。李郭皆云:暗醷,聚气貌。
【五】【注】死生犹未足殊,况寿夭之间哉!
【疏】一生之内,百年之中,假令寿夭,赊促讵几!俄顷之间,须臾之说耳,何足以是尧非桀而分别于其间哉!
【释文】《几何》居岂反。
【六】【注】物无不理,但当顺之。
【释文】《果蓏》徐力果反。
【七】【注】人伦有智慧之变,故难也。然其智慧自相齿耳,但当从而任之。
【疏】在树曰果,在地曰蓏。桃李之属,瓜瓠之徒,木生藤生,皆有其理。人之处世,险阻艰难,而贵贱尊卑,更相齿次,但当任之,自合夫道,譬彼果蓏,有理存焉。
【八】【注】顺所遇也。
【九】【注】宜过而过。
【疏】遭遇轩冕,从而不违,既以过焉,亦不留舍。
【一0】【注】调偶,和合之谓也。
【疏】调和庶物,顺而应之,上德也;偶对前境,逗机应物,圣道也。
【一一】【注】如斯而已。
【疏】夫帝王兴起,俯应群生,莫过调偶随时,逗机接物。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郄,忽然而已【一】。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二】。已化而生,又化而死【三】,生物哀之【四】,人类悲之【五】。解其天弢,堕其天【六】,纷乎宛乎【七】,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八】!不形之形,形之不形【九】,是人之所同知也【一0】,非将至之所务也【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