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名經》曰:東方上尊托七寶鳳文之曲几,敷說道要真經。
  《太上黃素經》曰:凡修受大洞真經雌一奇文,常置經於几格潔冷處。
  《法輪經》曰:夫欲授經,皆當資金寶之信,詣師請受道,貴法重道,非言不行,輕傳則為非寶,空修則為賤道。
  《眾篇經》曰:古人非心不仙,末世非財不度,所以示者,末世貴財賤道也。以黃金方斤,仙經一部,施於窮山末世,乃取金奔經,黃金刻,為身患,仙經刻得長生。公知如此,不能免貪也。非道弘人,此之謂也。
  《大有經》曰:大上寶章傳太帝君,太帝君傳天帝君,天帝君傳太微天帝,太微天帝傳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傳束海青。受之,以金為盟,長九寸,廣四寸,厚三分,刻而書之,以封山川五岳之真精也。
  《三元真一經》曰:盟誓三官,委帛血壇,割革大約,乃得授付受者。盟者,保神以堅心,故萬物不能犯,天地不能違。以素絲一兩,齋百日,或五十日,或三十日,或二十日十日也。法以四十年得傳一。
  《受玄丹玉經》曰:青布三十二尺,朱帛三十二尺,明鏡二枚,告誓,為不泄之約。
  《八術神虎隱文》曰:欲受八衛隱文者,資金龍玉魚盟誓而受之。受大洞真經亦用此。
  又曰:上金十兩,以為神真之信也。錦九十尺,以誓九天。青繒四十尺,以盟其文。好道樂真、勤心注玄、輕物貴道者始可與言。
  又曰:受三天虎書者,實金虎、玉鈐、素錦、玄羅各四十尺,以為金真之誓,盟于天地,不宣之約也。
  《太一洞真玄經》曰:古者傳經盟誓,皆歃血斷髮,立壇盟天。今自可以金青代髮膚之體。又云違此者失兩明。
  《玄母八門經》曰:琅玕、華丹、五石、玄腴之法皆結盟。
  《真一修檢經》曰:受太一法二十四年得傳。
  又曰:東海玉華妃停文期青童君之妹,降授張微子服霧之方。
  又曰:主仙道君即命侍女范運華、趙峻珠、王抱臺等發瓊笈、披綠蘊,出上清隱書龍文八靈真經二卷,授范襄平。
  《太行經》曰:仁安遠遊山林,於寒靈洞穴遇玄和先生,授靈寶黑帝真文。
  又曰:西方有九光靈童,以白帝真文授皇妃。
  又曰:央有無生童子於色之國,授元君信然靈寶赤帝真文。
  《三元經》曰:元始於明霞觀以上真玉檢,下授三天玉童。
  《馬明生內傳》曰:龔仲陽受嵩高小童步紀之法。
  《珠囊》曰:陸元德,吴興東遷人。宋文帝召入內,服膺尊異。時太后王氏雅信黃老,降母后之尊,執門徒之禮。
  又曰:陶弘景字通明,魏郡平陽人也。自云華陽隱居,梁高祖太子從而受道。梁簡文邵陵諸王,謝覽、沈約、阮忻、虞權並服膺,師事之。
  又曰:劉法先,彭城人也,為宋明帝崇靈館主。帝先師陸元德,元德卒,又師事法先,盡北面之禮。
  又曰:薛彪之,晋陵人也。煙爐神鼎之法,无不辯其精粗,究其難易。門人有所請益,必誨示勤懇,隨量而退。
  又曰:謝暄字元映,陳郡陽夏人也。年十二,辭親入高壽山,師朱天賜菜食長齋,專務修道。朱性嚴厲,入室者惟暄一人也。隱虞山雖居幽寂,遠近歸向,林谷常滿。
  又曰:庾承仙字崇光,穎川鄢陵人也。幼聰悟,博極群書。時處士劉弘碩學,尤明老莊,隱於荊州之沙洲。承仙師之講習,多所該究。家貧無書,每事假借,一覽便誦。
  又日:孫遊岳字玄達,束陽永康人也。宋泰始中,陸元德自廬岳下都闡揚至教。遊岳乃出京師,問道親侍,惟席預入室之流。其宏言奧旨,非遊岳不傳。
  《太一記》曰:裴君精思五年,五帝曰:君登八極城明真靈臺,授揮神九有之術。
  《玉皇譜籙》曰:元始丈人登玉虛之壇,受九天譜籙。
  葛洪《神仙傳》曰:嚴青者,會稽人也。居貧,常於山逢一人與青語,臨別贈素書一軸。但以潔器盛之,置高處,并教青服石腦法。
  道部二十一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