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韜者,汴州開封人也,家富。為魏大將軍,領兵三萬,泝江入蜀。至戎州,值蜀將關羽,總師五萬拒之,與韜水陸大戰。韜素好道,常持《黃帝陰符經》。是日陣敗,告天曰:吾聞持《陰符》者,危急之日,有陰靈助之,喪敗如此,願賜救護。言訖,有二白衣謂韜曰:汝自入峽,縱意殺人,幽魂咨怨,致此亡敗。韜曰:危既如此,何以免之?二神人曰:汝速為冤魂告天發願,請修黃籙大齋,拔贖亡者,如此當免失利。韜如其言,即為發願。關羽亦已收軍,韜收合敗卒,直至夷陵屯集。乃修黃籙道場三日,前二神人復見,謂之曰:冤魂並已託生諸方,汝亦沾此餘福,神兵密衛,必得大勝,慎勿殺人。夫天地生萬物,一草一葉,尚欲其生長成遂,況人命至重,上應星辰,豈可非理致殺,恣汝胸襟也!古今名將,不及三世者,為其心計陰謀,殺人利己。雖立功為國,亦須道在其間,善分逆順,不枉物命,使功過顯明,即必征伐有功,神明祐助。今蜀不久坐見敗亡矣。旬月,關羽兵#19至,收夷陵。交兵之次,風雷震擊,大雨忽至,羽兵潰散,韜開門納降,得蜀兵三千,擒其裨將,關羽領兵却迴。自玆蜀亦削弱矣。
  公孫璞修黃籙齋懺悔宿冤驗
  公孫璞者,雍州高陵人也。武德二年,為華州司馬。年四十餘,沉湎酒肉,荒淫財色。常令家童漁釣弋獵,恣殺物命,甘其口腹。忽夢千餘人,持刀劍弓矢入其家,擒璞殺之。璞流汗驚懼,因成瘡疾,遍身有瘡,皆有口及舌,日夜楚痛,求死不得。璞表兄華陰令賈宣古,見其所疾,驚曰:未嘗見有此瘡,當是殺生太多,宿業所致然也。華山道士姚得一,多記神方,可使人一往求問也。璞依教,令其長子到華山,具述所疾,涕泣求救。得一曰:此疾是殺生害命,眾冤所為。可修黃籙大齋,懺悔宿冤,疾異可愈爾。
  其子以此告璞,便於所居,修黃籙道場七日。至第五日,璞夢青童二人,引至一處,門闕宏麗,有如府署。良久,天上有黃光如日,直照地司,其門大開,即見魚鼈鳥獸、猪羊牛馬、奇形異狀者千百頭,從門中出,乘此黃光,旋化為人,飛空而去,逡巡化盡。青童曰:此是汝之所殺冤魂,今天符既下,乘功德力,託生為人,汝罪已除,瘡疾亦愈。旬日之間,璞乃平復。遂入華山,禮謝姚尊師。看覽雲泉,戀慕幽境,直至日晚。得一曰:山中無食可以延留長者,若住宿宵,必恐僕從飢餒,此有徑#20路,可以還家。取一卷仙經擲之,展於崖上,化為一橋,二青龍負之,放五色光,其明如畫。送璞與僕從此而去,須臾到家。明日差人入山致謝,已失得一所在。璞全家修道,居於華陽山焉。
  雲笈七籤卷之一百二十
  #1 日後: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自後』。
  #2 去:原脫筆成『云』字,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3 隱隱:四庫本、輯要本同,叢刊本作『隱慝』。
  #4 周:原作『固』,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5 嫌間:原作『嫌間』,叢刊本同,據四庫本、輯要本改。
  #6 白:原作『自』,據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改。
  #7 乃:原作『貂』,叢刊本、輯要本同,據四庫本改。
  #8 直:叢刊本、四庫本、輯要本作『值』。
  #9 諍:叢刊本、輯要本同,四庫本作『争』。
  #10 鞠:叢刊本同,四庫本、輯要本作『鞠』。
  #11 誣誷:叢刊本同,四庫本、輯要本作『誣罔』。
  #12 懸匏:有柄的匏瓜。匏:葫蘆之屬。
  #13 干:原作『工』,四部本同,四庫本作『上』,據輯要本改。
  #14 愈:叢刊本、輯要本同,四庫本作『逾』。
  #15 朱光:叢刊本、輯要本同,四庫本作『朱衮』。
  #16 里:叢刊本、輯要本同,四庫本作『李』。
  #17 鏘:叢刊本、輯要本同,四庫本作『鎗』。
  #18 如此:叢刊本、輯要本同,四庫本無此二字。
  #19 羽兵:叢刊本同,輯要本、四庫本作『蜀兵』。
  #20 徑:四庫本、輯要本同,叢刊本作『經』。
  雲笈七籤卷之一百二十一
  道教靈驗記
  胡尊師修清齋驗
  胡尊師名宗,自稱曰□極孚郭切,居梓州紫極宮。嘗泌#1江入峽,道中遇神人,授真仙之道。辯博該#2贍,文而多能,齋醮之事,未嘗不冥心滌慮,以祈感通。梓之連帥皆賢相,重德慕下,盡皆時英碩才,如周相國李義山,畢加敬致禮,其志亦泊如也。洎解化束蜀,顯跡涪陵,方知其蛇蟬之蛻,得道延永爾。梓、益、褒、闈問,自王法進受清齋之訣,俗以農蠶所務,每歲祈穀,必相率而修焉。至有白衣之夫、緇服之侶,往往冒科禁而戴事者,固以為常矣。
  有郡人劉崧,幕師之道德,請於別地以致齋焉。師謂之曰:夫嘯儔侶、命儕友者,猶須正席拂筵,整籩洗爵,恭敬以成禮,嚴恪以致事,或懼其誚讓,責其不勤,況感降#3天真,禱求福祐,豈可陡然而買罪乎#4!俗之怠惰,有自來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