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舊,旬日當謁去。又曰:某前身是僧,坐禪處猶在會稽,亦擬自訪遺跡。家人亦怪其將遠行,而不備舟檝。不旬日而卒。
  裴令公
  裴令公少時,有術士云命屬北斗廉貞星將軍,宜每以清酒名果敬祭,當得冥助也。裴公自此未嘗懈怠。及為相,機務繁迫,乃遺始志,心或不足,未始言於人,諸子亦不知。在京有道者來,宿於裴公第。中夜謂曰:相公昔年尊奉天神,何故中道而止?崇護不已,亦有感於相公。裴公心知其廉貞,不知靈應。後為太原節度使,家人染疾,召女巫視之。有彈胡琴巫,顛而倒之,良久蹶然而起,曰:請見相公,廉貞將軍遣某傳語,何大無情,都不相知也。將軍怒甚,相公何不敬謝之?裴公大驚,女巫曰:當擇良日齋潔,於靜院焚香,設酒果,將軍亦欲示見於相公。別日,裴公沐浴具,朝服,立於階前,東南奠酒,再拜。見神披金甲、持朱戈,身長三丈餘,南嚮而立。裴公驚悚流汗,俯伏於地不敢動,少頃即不見,問左右,皆曰無之。自是裴公尊奉,有踰厥初。
  雲笈七籤卷之一百一十三上
  #1 入:原作『人』,叢刊本同,據四庫本改。
  #2 某:原作『其』,叢刊本同,據四庫本改。
  #3 告:原作『生』,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4 乃:原作『力』,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5 引:原作『昇』,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6 白:原作『之』,據叢刊本、四庫本改。
  #7 居昧:叢刊本同,四庫本作『夫昧』。
  #8 聞:叢刊本同,四庫本作『同』 。
  #9 罪:原作『鹽』,叢刊本同,據四庫本改。
  #10 原地:叢刊本同,四庫本作『滿地』。
  #11 仙:四庫本同,叢刊本作『先』。
  雲笈七籤卷之一百一十三下
  傳續仙
  續仙傳序
  古今神仙,舉世知之,然飛騰隱化,俗難可睹,先賢有言曰,人間得仙之人,且千不聞其一,況史書不載神仙之事,故多不傳於世。詳其史意,以君臣父子、理亂忠孝之道,激勵終古也,若敦尚虛無、自然之跡,則人無所拘製矣。《史記》言三神山在海中,仙人居金銀宮闕,不死之藥生其上,人有欲往者,則風引舟而去,終莫能到。斯亦激勵拘製之意也。
  大哉!神仙之事,靈異罕測。述云初之修也,守一鍊氣,拘謹法度,孜孜辛勤,恐失於纖微。及其成也,千變萬化,混跡人間,或藏山林,或遊城市。其飛昇者,多往海上諸山,積功已高,便為仙官,卑者猶為仙民。何者?十洲間,動有仙家數十萬,耕植芝田,課計頃畝,如種稻焉,是有仙官,分理仙民,及人間仙凡也。其隱化者如蟬蛻,留皮換骨,鍊氣養形質於巖洞,然後飛昇成於真仙,信非虛矣。
  汾生而慕道,常媿積習。及長,遊歷宦途,周遊寰宇。凡接高尚所說,或覽傳記,兼復聞見,皆銘於心而書於牘。又以國史不書,事散於野,矧當中和兵火之後,墳籍猶闕?詎有秉筆記而述作者,處世斯久,人漸稀傳,惜哉!他時寂無遺聲,今故編錄其事,分為三卷,冀資好事君子、學道之人譚柄,用顯真仙者哉!朝請郎、前行溧水縣令、兼監察御史、賜緋魚袋沈汾撰。
  玄真子
  玄真子姓張名志和,會稽山陰人也。博學能文,進士擢第。善畫,飲酒三斗不醉。守真養氣,卧雪不寒,入水不濡。天下山水,皆所遊覽。魯公顏真卿與之友善。真卿為湖州刺史,與門客會飲,乃唱和,為《漁父詞》。其首唱,即志和之詞,曰:西塞山邊白鳥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真卿與陸鴻漸、徐士衡、李成矩共唱和二十五首,遞相誇賞。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寫景夾詞,須臾成五本,花木禽魚、山水景像、奇絕蹤跡,今古無倫。而真卿與諸賓客傳玩,歎伏不已。其後真卿東遊平望驛,志和酒酣,為水戲,鋪席於水上獨坐,飲酌嘯詠。其席來去遲速,如刺舟聲,復有雲鶴,隨覆其上。真卿親賓參佐,觀者莫不驚異。尋於水上攝手,以謝真卿,上昇而去。今猶有傳寶其畫在人間者。
  藍釆和
  藍釆和,不知何許人也。常衣破藍衫,六銙黑木腰帶闊三寸餘,一腳著靴,一腳跣行。夏則衫內加絮,冬則卧於雪中,氣出如蒸。每行歌,於城市乞索。持大拍板,長三尺餘,常醉踏歌。老少皆隨看之,機捷諧謔,人問應聲答之,笑皆絕倒。似狂非狂,行則振鞋踏歌云:踏踏謌,藍釆和。世界能幾何。紅顏一春樹,流年一擲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紛紛來更多。朝騎鸞鳳到碧落,暮見桑田生白波。長景明輝在空際,金銀宮闕高嵯峨。歌詞多率爾而作,皆神仙意,人莫之測。但以錢與之,繩穿拖行。或散失亦不迴顧,或見貧人即與之,或與酒家。周遊天下,人有為兒童時見者,及斑白見之,顏狀如故。後踏歌濠梁間,於酒樓上乘醉,有雲鶴笙簫聲,忽然輕舉,於雲中擲下靴、衫、腰帶、拍板,冉冉而去。其靴衫等,旋亦失亡。
  朱孺子
  朱孺子,永嘉安固人也。幼而師道士王玄真,居大箬,巖巖即陶隱居修《真誥》於此,亦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