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歷崎嶇,道合乾坤法有無。
  衮芥投峰還自住,了知元會不同愚。
  我以時物文理哲。
  四時薄氣在陰陽,神水曾清轉醴漿。
  平地有鉛鉛豈錫,但窮天理妙斟量。
  自然之道靜,故天地萬物生。
  二儀交泰氣調和,物象彫鐫似琢磨。
  動靜全由烏兔力,易元我在石人歌。
  天地之道浸,故陰陽勝。
  地昇天降理元珠,入妙還同水躍魚。
  陽動陰消神自聖,日魂月魄昧來無。
  陰陽相推而變化順矣。
  相生相剋互包藏,變化鉛飛石鍊鋼。
  否極泰來歸順矣,眼前誰不是陰陽。
  是故聖人知自然之道不可違,故因而制之。
  神仙制氣指元機,金石陰陽不可違。
  惠用一門先聖易,自然鼎道合天機。
  至靜之道,律曆所不能契。鳥獸之位也。爰有奇器,是生萬象。
  全陽至靜道冲虛,本末寧教律曆拘。
  橐籥既無藏鳥獸,彼中方有混元圖。
  八卦甲子,神機鬼藏。
  離頭坎水巽金精,兌入龍宮震玉清。
  甲會丙壬乾鬼藏,庚辛機艮必坤成。
  陰陽相勝之術,昭昭乎,
  姹女求媒欲住顏,黃君聽聖直臨軒。
  相携同入金華頂,盡日乾坤掌內閑。
  進乎象矣。
  回顧塵好忖思,進程有路會仙岐。
  但求已上陰符理,天道分明有見知。
  黃帝陰符經頌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