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陰符經註解
  經名:黃帝陰符經註解。任照一撰,約出於北宋。《通志藝文略》著錄。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玉訣類。
  黃帝陰符經註解序
  道之所貴者書也,書之所貴者言也,言之所貴者意也。故大道无言,非立言无以明乎理;大象无形,非立象无以測乎奧。象之妙非言不宣,言之妙非學不傳。
  混元皇帝有言;吾學而得之,非得於自然也。意者未有不因學而能鑒道者也。蓋一真之妙,道體顯然,其不知者天地相遠,知之者豈離目前?蓋上真慈憫,垂元法於世中,撈摝群生,立教之言,言盡詮而理隱乎意也。黃帝《陰符》書三百餘言,直指人心,使諦觀天道與人道,有陰符契機之理。故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臣愚,嘗覽後人註解,往往穿鑿,不究經旨,首尾言意,但分門臆說汗漫,使學者无所適從。臣愚不揆,謾有解釋,非敢僭符聖教以光己說,蓋得至人一言,方敢
  黃帝陰符經註解
  綏德軍道民任照一註
  陰者,暗也;符者,合也。故天道顯而彰乎大理,人道通乎妙而不知,是以黃帝修《陰符經》,以明天道與人道,有暗合大理之妙,故謂之《陰符》焉。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天運乎上,地處乎下,聖人位乎天地之中。而達為三才者,有相通之用。緣有相通之用,故《陰符經》首言: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觀則望而可見,執則取而可行,蓋《陰符經》三百餘言,首尾盡明。天道始終,動靜之理,使學者執而行之,方盡進道之妙。故天道不觀則不見,人道不察則不知,是以人道與天道同根一炁,有陰符暗合修行之理,要在尋文而知乎根本。探微取妙,搜正遣邪,托日月而成功,即為神人,由乎通微入妙之致也。微則與道為一,妙則與神同體。《莊子》云: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即知天法與我法不異,我道與天道何殊?不可不察也。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五賊在心,施行乎天。
  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天道本无賊人之心,以人心自不覺知。五行有逆順相返之炁,猶乎賊之盜也。要在學人繫心,五賊返為我用。故天生天殺,造化萬物,莫不因五行為用也。五行者,是陰陽之炁散而為五星,五星之炁散而為五行。五行之炁散而為萬物,萬物之炁聚而為五味,五味之炁化而為真一,真一散而五芽生,五芽生而五根成,五根成而五行具,五行具而五臟全,是以人有五臟同天地之包五行。故天以五行之炁內人腹中,五臟日日有損,月月添衰,况性命四時推遷,身形寒暑銷爍,一臟有損即有病生,五臟併枯性命何在?以此察之,緣五星在天,或順或逆,賊殺人物,能見之者昌也。善見者,人因五行、五穀、五味而生,因五行、五穀、五味而死,即知五穀之炁,是天之冲炁、地之土液,吾能食之以時,返盜物精,順其造化,上補泥丸,下填骨髓。世人若解返元合於性命,即无五行相剋之虞,自然五臟不朽。雖使五賊施行乎天,吾以得之於心,藏之於用,返為我有。則宇宙雖大,莫不在吾掌握;萬化雖廣,莫不在吾道身矣。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盡人則同乎天,體天則同乎道,道與之生一而不雜。人生而厚者,性也。復其性者,處其厚而已。即知天有性,性通人也;人有心,機同天也。是以人抱厥靈,本與天道,心性相合,機務相符,根於一而已。由此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且道通一體,性混一真,為天地本,亦為三才之元。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人得一以靈,即知天性同人而人性同天也。機出一心,即知人心機天而天心機人也。心性既同,則動合天機,心合天機,即知天藏機於混沌之內,即知混沌中藏天機也。天機者,天心也。混沌中玄機者,人心也。以心師心,能契道者,天機與我心同,而我性與天機合也。故天道人道同根一源,是天人不相勝也。經云:立天之道,以定人也,是已。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天道純陽,以陰為殺機;人道處陰陽之中,以陽為殺機。故春生秋殺,是乾坤播大道之風,陽炁復而萬物漸生,陰炁騰而萬物漸壯。龍蛇是陰中有性之物,乘五月姤卦一陰始生之炁,隨而奔騰出陸者,是天道顯肅殺之機,自此而始也。人道求生,純陽即仙,純陰即鬼。善攝生者,能盜天機,乘十一月復卦一陽始生之炁,以動殺機,磨鍊陰滓,蕩除尸魄。故言天地反覆者,是天道人道用陰用陽有所不同,而用機之理同於一揆也。即知天道發機於返陰之初以定萬變之基,即知人道發機於返陽之始以定萬變之基,是天道人道合發,定基之理也。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巧則蕩乎心,拙則昧乎性,是世俗巧拙之用也。故聖人之性,巧不露機,拙不昧性,而無馳騁於非道之務,動合天機,無不伏藏也。故天道即無巧拙之用而能長能久者,因本性不移,常守虛寂。合自然之道,萬物潛而自化,是以天有大美而不言,故無巧拙之用也。蓋自古高真,潛符天道,取合自然,惟聖人所以恃道化而不任其智巧也。但韜跡隱智以密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