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九百六之厄。終者,三界消亡也。
  日月五星,亦有虧盈。至聖神人,亦有休否。末學之夫,亦有疾傷。
  天地聖人尚有休否,況末學之夫,寧無疾傷?倘有遭遇,甘之勿怨。
  凡有此災,同氣皆當,齊心修齋,六時行香,十徧轉經,福德立降,消諸不祥。無量之文,普度無窮。
  《內義》曰:人與天地萬物,均一炁也。故太上謂四眾曰:凡彼有災,同氣皆當齊心修齋,行香誦經者,欲其一體同觀也。為人者詎宜以靈臺置人我於其間?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盡己之謂忠,推己之謂恕。然則我之欲安,彼寧不欲安乎?故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則不殺不害,不嫉不妬,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異骨成親,由此而致。所謂欲為地仙,當立三百善;欲為天仙,當立一千三百善,是不難也。苟能遵行,何特成仙,太平之道畢矣。
  道言:夫末學道淺,或仙品未充,運應滅度,身經太陰,臨過之時,同學至人為其行香誦經十過,以度尸形如法。魂神徑上南宮,隨其學功,計日而得更生。轉輪不滅,便得神仙。
  《內義》曰:學力未至,數不可逃。委蛻此形,視其已死。然而足不青、皮不皺、目光不毀,屈伸從人。依科作度尸之法,則神經陰鍊,隨其功業之淺深,準其年月之多少,時限既畢,神歸返形,復得更生。外雖終歿,經時積稔,有同時頃。從玆已往,便得神仙,此亦得尸解之道也。
  道言:夫天地運終,亦當修齋,行香誦
  經。星宿錯度、日月失昏,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四時失度,陰陽不調,亦當修齋,行香誦經。
  此三者,造化不能逃乎數,假人力而助之,人力不能政其功,而道與之。
  國主有災,兵革四興,亦當修齋,行香誦經。疫毒流行、兆民死傷,亦當修齋,行香誦經。師友命過,亦當修齊,行香誦經。
  此三者,天不能神其用;人成之,人不能極其摯,亦道與之也。
  夫齋戒誦經,功德甚重,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度天人。
  《內義》曰:人肖天之貌 ,身處陰陽之間,未離範圍,寧免屯否。造化濳運,寒暑密移,倘不以時消息,忽罹沴疫,豈無疾患乎?以內而言,所謂天地運終者,則數之盡也。星宿錯度,日月失昏者,乃神氣濁亂,心目眩悸也。四時失度、陰陽不調者,則燥濕寒溫失宜、二炁乖理也。所謂修齋行、香、誦、經者,即虛心鍊炁,頤神葆真也。可以濟世垂死,弭患蠲疾矣。其或國主有災,兵革四興,疫毒流行,兆民死傷,師友命過,當奮發忠誠,慈悲惻隱,禳禬消度,拯救濟技,以資善果,積著陰功。故曰齋戒誦經,功德甚重。夫齋者,齋其心也。顏子不飲酒,不茹葷,孔子謂祭祀之齋,非心齋也。心齋者,虛其心也。《道藏紀算錄》云:清齋一旬,增筭一紀;清齋一日,增筭十旬。清齋即心齋是矣。戒者,老君曰:夫學上道,不奉大戒而誦經行呪、佩符析神、合丹服藥、隱處山林、求昇仙之舉,恐未可希也。若能全戒於內,和光於外,乃庶幾於靈標之崖矣。非修行難,奉戒難耳。子能全戒,念及十方,太上將保爾登仙矣。戒全而誦寶經,佩大符而行事,若復不仙,則天下無有不死之道矣。我所慨世,求其人難得耳。夫有經而無戒,猶涉海而無舟楫,猶有口而無舌,何緣度兆身也。夫道要在行合真科、積善內足,然後始涉大道之境界。弗能耳者,皆為徒勞於風塵,無益於生命之修短也。故戒有別文,略具其目:老君五戒,授尹真人一百八十戒,授干真人天師七十二戒,太清二十四戒,修齋行道十二戒,修真十戒,九真妙戒,靈寶九戒,正一五戒,其他具載經懺,不可盡名。無非檢心律己,止惡防非。約而言之,思無邪、毋不敬而已。所最急者,淫慾為先。故曰淫慾為十敗之首,殺又次之。其他行妨於道事,礙於理,皆應去之。經曰: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凡行戒者,須當精詳修習,或有不解,或有遺忌,或有謬誤,或冒禁故,皆招愆罪,悉名破戒。即應懺悔首謝。西王母曰:夫好道慕仙者,精誠志念,齋戒思愆,輒除過一百,克己反善,奉敬真神,存真守一。行此一月,輒除過一千。如是則過者化、存者神、濟世福國,其以美利利天下,陰陽和靜,鬼神不擾,羣生遂性,萬物不傷。外應如是,內應可知。得不謂上消天災,保鎮帝王,下禳毒害,以度兆民,生死受賴,其福難勝?故曰無量普度天人乎。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四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卷之五
  觀復子蕭應叟學
  道言:凡有是經,能為天地帝主兆民行是功德,有災之日,發心修齋,燒香誦經十過,皆諸天記名,萬神侍衛,右別至人,克得為聖君金闕之臣。
  《內義》曰:前云天地運度否終、日月五星虧盈、至聖休否、末學疾傷,皆當修齋誦經。又云:齋戒誦經,可消天災、保帝王、禳毒害、度兆民,行是功德,皆諸天記名,萬神侍衛,右別至人,得為聖君金闕之臣。是則功歸於我也。故前輩謂善之一字,最能成就一切行。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