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採摘妙義,列造經中。今經中修證果位雖未嘗準經文之示三,輒為傳之。《報應品》中載天尊言,持經之人所證諸身天府,今列此為真人之位,謂如名功德身,即功德真人之位是也。眾生有能勉奉是經,誦持不退,當直證此真人之位。今四天選舉司見有陞陟是位者。眾生宜堅確念慮,口誦心持,俾勿犯諸戒,俾依如玉音,求以上證此品,則九族蒙恩,七玄受鍊,非獨此身减灾得福也。敬信無怠,同會瑤華。卑言苦祝,望毋疑惑。臣良謹言。
  又若道士志人,能結壇誦經,著新淨衣,於半夜後,闐寂獨處清淨室中,叩齒九通,東向端坐,誦詠是經。於是時也,太真御几,玉妃拂筵,萬神班列,諸天臨壇,三界侍衛,五帝司迎,然後閉目靜思,存想是經,不覺身處五雲之內,俄見其身光明赫奕,上昇天宮,眾真下迎,心有所請,一切應奉,仙丹妙寶,隨意自取。故當依科閉心,奉行此經,乃至三世金仙、十方大聖,皆從此經,依按修奉,故頓得超證無上妙道。是此帝也,諸天之師,眾聖之王。是故凡夫值遇是經,致五帝輔翼,召使神仙,御役神官,運導陰陽,千靈敬仰,萬神懾伏,百邪避路,羣魔束形。命過之後,即得南宮受鍊,飛步上清,逍遙自在,與道長存。又設復世間眾生曾聞#8是經,心常渴仰,能於家中擇清淨處,畫帝形像,日夜虔虔,晨昏濟濟,香花燈果,尊重供養,稱名瞻禮,是人當得三十種上妙功德:
  一者諸仙讚重,二者先亡生天,三者宿殃解脫,四者所往通達,
  五者無盜賊事,六者所求遂心,七者除水火戹,八者橫事濳消,
  九者夜夢吉祥,十者疾病不臨,十一者智慧聰明,十二者人見歡喜,
  十三者衣食豐盛,十四者子孫榮貴,十五者六親見喜,十六者門族和睦,十七者除三惡報,十八者轉女成男,十九者形容端嚴,二十者為國大臣,二十一者生為帝王,二十二者鬼神欽仰,二十三者得宿命通,二十四者諸神護念,二十五者九族受蔭,二十六者處世長年,二十七者有情賴善,二十八者魔王保迎,二十九者决超三界,三十者白日上昇。
  爾時,天尊復告四眾:此經功德,能碎鐵圍諸山,竭苦海水,破大地獄,拔重罪苦,降暴惡魔,護諸國土,能滅一切惡鬼,能除一切重病,能解一切惡毒,能離#9 一切惡人,能伏一切毒獸,能摧一切邪道,一切諸天,皆令降伏。其餘功德,說不可盡。爾時,道場大眾、金仙菩薩、真聖眷屬聞是說已,歡喜踊躍,稽首敬禮,而作頌曰:
  大哉至道,無宗上真。上度諸天,下濟幽魂。
  上無師祖,惟道為身。丹臺紫府,金闕玉京,
  祕此妙法,溥福含靈。滅我萬罪,增我遐齡。
  萬神朝禮,魔王保迎。功德昌盛,黃籙書名。
  渺渺億劫,使我長存。
  於是眾等說是頌畢,稽首歸依#10,奉辭而退。
  臣謹言曰:尊莫尊於諸天也,而大彌羅天乃天中之天;貴莫貴於諸帝也,而玉皇上帝乃帝中之帝。故天尊言曰:是此帝也,諸天之師,眾聖之王。惟是帝處至尊至貴之位,無與等,無能勝,是以眾生能萌尊重之心,則功德無有與之並者。或起輕慢之心,罪報亦無有與之並者。所謂三十種上妙功德,特天尊舉其要略,而品中具載罪報,亦天尊姑言其梗也。眾生苟有慶幸,得觀是經,宜三復玩味。即良此言,始終反復,觀之於是經也。留神儲思,勉勉誦持,積至三年,功德無量。臣既奉校經之旨,謹專具奏,仰乞帝旨,專署一司,校籙誦持《玉皇本行經》之人所積功績,以示神報。帝德慈憫,必俞所請也。經末示此,眾生宜知之。臣良謹言。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卷下竟
  #1 白文本無『洞玄靈寶』四字。
  #2 『疽』 原作『症』,誤。玆據白文本改。
  #3 『果報』,原作-莊嚴,誤。玆據白文本改。
  #4 『道種』,白文本作『道本』,是。
  #5白文本無『此經』二字。
  #6 『從盟師受之』,白文本作『從師告盟受之』是。
  #7 『溥』,白文本作『普』。
  #8 『會聞』,白文本作『曾聞』,是。
  #9 『離』,原作『滅』。玆據白文本改。
  #10 『歸』,白文本作『皈』。
  
   
  
  洞真部本文類
  高上玉皇本行集經(二)
  張良校釋本
  奏陳表文
  臣昨奉詔,校正《本行集經》,恭準宸翰,令臣俟畢奏陣者。臣聞:垂世立教,捨上智以奚堪;刪詩定書,必聖人而後可。蓋典誥示斯民之繩準,而詁訓為格言之荃蹄。儻一字之弗諄,實萬世之取誤。故述而不作者,先哲所重;而辭弗能措者,大儒莫膺。信系屬之非輕,致倚任之不易。恭惟《玉皇本行集經》祕傳金口,妙蘊瓊宮,下仙難可獲聞,濁世罕能忽見。玄義邃滄溟之遠,真機崇崑嶽之高。言言彰解脫之門,語語鼓清淨之吹。嘆之莫盡,即以奚窮。偶歷時之過多,忽傳本之致誤。點霧固何傷於日月,小疵庸曷損於瓊瑤。豈期聖慮之過慈,猶欲寶文之全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