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者皆能下,一則大小各得其所欲,然小者素在人一下,不患其不能下,大者非在人下,或恐其不能,故專言大者宜為下。○呂氏曰:大國以下小國者,不過欲兼并畜聚小國之眾,為其君長爾。小國以下大國者,不過盡禮以敬事大國,資為援助爾。然小大各當其分,互有所持,不相侵撓,安其居,樂其俗,而小國柔服,理之常也。大國謙下,故宜曲而下全之,使可小可大,所以致天下之交也。○何氏曰:此章首言大國者下流,末言大者宜為下,中間雖合大國小國並言,而先後惟主於大國而言者,小者易為下,此不待教,大者易以盈,難為下,雖教未必行,故再三言之,與《易》同道也。
  第六十二章
  道者萬物之奧。善人之寶,不善人之所保。
  何氏曰:道者陶治萬物,修治無形,寂然不動,大道混冥,深闊廣大,不可為外,析毫剖芒,不可為內,此所謂物之奧也。如屋之堂奧,非造次所得見,《莊子》道者萬物所共由,故此章先曰寶,後曰貴也。道不遠人,人自遠道,雖有善不善之判,而不善人之所保,亦隱然藉此道以為安也。○吴氏曰:萬物之奧,謂萬物之尊貴者,奧,室西南隅也,尊者所居,故奧為貴。道之尊貴,猶奧也。寶謂善人所重,善人向道而進修,則可以取重於人,故曰善人之寶,不善人向道而改悔,亦可自保其身,故曰不善人之所保。
  美言可以市,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
  李氏曰:美言可以市,足以悅眾,尊行可以加人,足以出眾也。人之不善,我亦善之,何棄之有。立天子置三公,作之君,作之師,教化下民,使不善者從其化。拱璧駟馬,不足為貴,不如坐進此道,修己以安百姓,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柴氏曰:道味有益,如寶入市,故曰美言可以市,德重無不服,故曰尊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棄之有,教以化之,何敢棄之。故立天子置三公,所以輔行此道也。○吴氏曰:善人以道而取重於人者,其嘉言可愛,如美物可鬻於市,其卓行可宗,可以高出眾人之上。不善人以道自保其身者,畏威寡罪,身獲全安,是此不善之人,道亦何嘗棄之也。拱璧,合拱之璧,駟馬,一乘之馬,拱璧駟馬為至貴,然未足為貴也。不如進此道之為尤貴,拱璧駟馬之貴,不如此道也,故萬物貴之而以為奧也。○何氏曰:不以寶玉車馬為榮,而以坐進此道為貴。
  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也,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耶,故為天下貴。
  林氏曰:且古之以此道為貴者何也,求則得之,道本在我,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有罪以免者,言一念之善,則可以改過,即惡人齋戒沐浴,則可以祀上帝也。不曰,如謂《詩》不云乎,道無賢愚,悟則得之,此所以為可貴,故曰故為天下貴。○何氏曰:無一夫不獲所欲與聚,所求皆得,君子樂得其道,而止於善,小人樂得其欲,而恥為不善,雖有不善者,亦莫不回心向道,遷善遠罪,而不自知者。此有道之士獲大用於世,而亦以見斯道之功用,貴而益貴也,謂之古之貴此道者,匪今斯今,振古如斯。
  第六十三章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呂氏曰:聖人為無所為,而任物性之自為,則無為而無不為,心曷常動哉,事無所事,而從物務之自事,物自事而無不事,身曷常勞哉。味無所味,而隨物氣之本味,物本味則無味而無不味,口曷常嗜哉。心不動則眾妙可觀,身不勞則精神不虧,口不嗜則靈液不竭,至人為於鍊養,而不為妄作,事於修真,而不事於塵務,味於道德,而不味於腥羶,故曰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林氏曰:無為而後無不為,故曰為無為。無所事於事,而後能集其事,故曰事無事。無所著於味,而後能知味,故曰味無味。○李氏曰:為無為,發上章萬物之奧。為無為,無所不為,事無事,事事有成,味無味,其味幽長,此三者道之奧也。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呂氏曰:涉乎有形,則有小大,係乎有形,則有多少,物量無窮,原其有用,應而不藏,付之素定,可以大則大,可以小則小,可以多則多,可以少則少,萬有不同,俱歸于一。一皆以道御之,報之以德,人無重惡,何怨之有。至人其道甚大,其樸甚小,其用雖多,其要甚少,大小含太虛於方寸,多少總萬有於一真,大同於物而萬物與我為一,奚所怨哉。故曰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夫是非美惡,怨怒恩德,皆生於微漸,始於易,終成難,初於細而後成大,今使圖度於始易之時,則於終無難矣。營為於初細之日,則於後必大矣。故艱難之事,必啟於容易,欲令於容易之時,而圖工之重大之事,必興於細微,欲令於細微之時而去之。己之難事者,修仙也,己之大事者,行道也。莫難於修真,苟如易以圖之,其志固心堅,何難之有。莫大於行道,苟如細事以為之,為之不輟,積細而漸至於大矣。○林氏曰:能大者必能小,能多者必能少,能怨者必以德,能圖難者必先易,能為大者必先於其細,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