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民之歸也,乃復其本,奚有不從之患?是由川谷之於江海,不待其招而來之。
知人者智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天下之事,叢然而難別,苟非以知之,則偽者以真。天下之物,混然而難辨,苟非以知之,則似者以是。至于折萬情而歸正,察千變而合宜,愚者不敢僭以為賢,賢者不見遺而有棄,自非知人,何能如此?此乃謂之智歟?智以知人,己之是非或不足以見,身之善惡或不足以察,將有為也,不可就而就,將有行也,不可去而去,如是雖智未以為明也。如明則見己之是非,不昧非以為是,察己之善惡,不怙惡以為善,發一言必當于人情,措一事必合于眾意,內無曲從以求為阿,外無黨舉以求為諛,此乃自知者也,又甚于知人,所以謂之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孟賁之與嬰兒,兕虎之與蜂蠆,此其為勝,何足較哉?出于有力而已。是故以大欺小,以眾暴寡,非足以為奇也。若克己之私,遣己之欲,利足以自敵,害足以自討,此乃勝己者也,自超于勝人,故曰強。
知足者富,
性離乎分,則所貪無厭,道充于己,則所求乃足。是以至人不徇乎利欲之名,罔耽乎浮華之境,外物不能誘吾之真心,虛名不能動吾之高意,真以自養,道以自充,而常足于其內,此之為富,乃為大矣。
強行者有志。
騏驥一躍,駑馬十駕。使騏驥之至千里,不以為有志,惟駑馬強力而進,勉步而前,行而不已而能至者,可謂有志矣。
不失其所者久,
真不以外奪,性不以情移,乃得其所矣。得其所則樂其固有,安于自然,此所以久。
死而不亡者壽。
有死者必有生,有生者必有死,自離道而至於民物,未嘗有免乎二者也。惟內以存乎真靈,中以保乎真性,不著于物而物固無以遷之,不散于外而外固無以誘之。如此形骸雖腐,而我真全于寂寂,名望既在,而我性存于杳杳,迹雖不見而神常以視,口雖不言而炁常以語,此乃死而不亡者也,其壽為大。
大道汎兮章第三十四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周旋動靜,無所不居,汎應曲當,無所不行。取之左而右不以為妨,取之右而左不以為偏,小不以為遺,大不以為懼,虛不以為欠,盈不以為滿,凡此乃所謂大道也,豈非汎乎?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而不居,衣被萬物而不為主。
吾道混然未判之前,以無無在上,純純而樸,孰為天地?孰為萬物?莫得以知之。及二儀剖判,陰陽兩分,變通布于四時,生長成于萬物,則吾道散焉。然而昔不以為無,今不以為有,向不以為大,即不以為小。是以萬物生之,我則不辭,其生無窮,功成于眾、我則不居,其功無已。萬物得之則生,失之則死,華實向背,斂藏聚散,未有不由乎此也,豈非主乎?不以為主者,蓋隱藏纖芥不以為無,澹足萬化不以為有故也。
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之不知主,可名於大。
道之為道,左右前後出入之不能,似以為實;供被廣宇,取之無盡,似以為虛。實也非有意于小,虛也非有意于大,小大之名,非可以拘以取,能小能大,故可言之。道無欲也,至人以欲慮不萌一念而得,故名曰小。道無方也,充塞無外,物莫能離,故名曰大。小止于無欲,有欲則應萬物而無窮,非以為小。大止于不知主,知主與物相對而至于有方,非以為大。惟其無欲與不知主,乃可名道之小大耳。
是以聖人能成其大。以其不自大,故能成其大。
聖人入與道同居,出與道同行,其妙也與道同方,其虛也與道同體,如此則聖人與道豈有二也,故能成其大而不自大,乃為大矣。
執大象章第三十五
執大象,天下往。
聖人在下,以道自處,動容周旋,無非道也。聖人在上,出而應帝王之務,顯而為君師之職,身臨四海,俾遐邇以向風,日覽萬機,使群黎而作德,豈非執大道以御世也?今以謂大象者,方將用道以治人。吾無所執,則政教之具有時而虧,法度之柄有時而奪,天下之民無以賴之而往。惟執此大象,則具有所操,柄有所持,凡以治民之事,皆我所秉耳,天下何不往也。言象則貴有所執,故不言大道而言大象。
往而不害,
以道御天下,必有德以為政,以仁為化。知厚賦以傷人之財,我則薄稅以裕之;知重役以痕人之力,我則輕徭以寬之。賞將勸善,我則重之以賜,罰將去惡,我亦省之而恤。如此則往者又何有害也?不惟民庶,至于草木各遂其生,鳥獸各獲其養,蠢而昆虫,微而魚鼈,皆得其所矣。此其不害,又何害焉?
安平泰。
安對危,平對側,泰對否,三者為言,皆致治之意。自非聖人之世,往而不害,曷以共格于此?
樂與餌,過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可既。
夫人情可以留,欲可以治,鄭衛之音以悅其情,而聽之必美,有奇珍之味以甘其口,而食之必嘉。苟或遇之,未有不留者哉可?蓋情欲寓于其間故也。此樂與餌,過客所以止也。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