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308-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解-宋-陈象古-第7页

散之時也。未散則莫測其狀,故可以小言之。化及於物,廣大無所不被,故天下不敢臣。臣以喻下之義也。
  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賓。
  如樸而守之,淳素不亂,萬物伏從其化,如道之妙也。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莫之令而自均。
  相和合之至也。甘露言至和之及於下也。人莫之令,非人力能強也。自均則及物無偏無黨矣。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
  天地既判,名從此制,必有資始。資生之繁,豈無名而可言乎?
  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物既衆而名既多,在知止以御之。不知止則物窮而塞,所以危亡之幾生焉。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川谷之所容江海,所潤於物,無纖毫之遺,故取以為喻。
  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智與力,行於外者也。明與強,行於內者也。明則省己無遺,強則進道有漸。
  知足者富,
  得一不求二,自足於心,所以為富不在多也。
  強行者有志。
  在心為志,強行大道亦在內,明非志而何哉。
  不失其所者久,
  得其所則安於道,安於道則可久矣。
  死而不亡者壽。
  死不可免,形氣斯盡,有生者之常也。其不亡者,因自知自勝,知足強行,不失其所而有存焉,此為壽之實也,非世人百歲之斯可同日而語也。
  三十四章
  大道汎兮,其可左右。
  人能弘道,道不離於人,取之則來,行之則是,不逆於理,故曰其可左右。
  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
  不言己之能生也。
  功成不名有。
  不自有其成功也。
  愛養萬物而不為主,
  物由道生,不自為主,其施甚廣。
  常無欲,可名為小。
  無欲觀妙,乃道之幾。可名於小,其樸若全。
  萬物歸之不為主,可名為大#4。
  萬物歸己之恩,不自侍其功, 沖而用之,物莫能測,故可名為大。
  三十五章
  執大象大象
  天下往。大道之象也。執之則行之至也,非固執之謂也。天下從其不逆不忤也。
  往而不害,安平泰。
  從其象,順其化,故獲安泰而無危亡禍患矣。
  樂與餌,過客止。
  樂與餌,喻也,人之所共好者也。過客止,不敢以為主甚矣。過客雖止,明亦不可久也。
  道之出口,淡乎其無味。
  出口則言之詳也。假言以明道,明道必淳素為上,故淡乎不可以求其味也。
  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用之不可既。
  道非常道,名非常名,故明目聰耳者無所施其功矣。用本在心,化必及物,與道默運豈有盡哉,故曰用之不可既。
  三十六章
  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張極者必歙,強極者必弱,興極則必廢,與極者必奪,皆自然之理也。聖人先見前知,因於明照,故曰是謂微明。微妙用明,無幽不睹,衆人之見難與雷同。
  柔弱勝剛強。
  古人有言:太山之雷穿石,覃極之統斷榦。亦自然之理也。
  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示人。
  喻也。魚不可脫於淵,亦猶人不可離於道,一也。利器,以道為之者也。衆人請於成事,固不可以曉近之跡示於人矣。
  三十七章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
  萬物自化,故無不為,非道之自有為也。侯王,治天下者也。與道合契則萬物各正性命,順而不逆矣。
  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將,大也。欲無窮限,隨愛惡而生之,不鎮則易反終亂。樸,淳一不動 之機也。上之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此鎮之之要也。
  無名之樸,亦將不欲。
  無名之樸,不欲是也。
  不欲以靜不欲者
  天下將自正。不失本來清淨也。既清淨,則無濁惡之邪以及萬物也。
  道德真經解卷上竟
  #1也:疑應作『 之』。
  #2據通行本,此句之後有經文:域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3據通行本,此句之後有經文: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4據通行本,此句之後有經文:是以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道德真經解卷下
  丞議郎陳象古解
  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
  不德者謂不自矜其德,故人仰其德而歸之。不失德者謂自矜其德而息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故人觀其所為而輕之,安可更以德言哉。《書》曰: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又曰: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
  默運元化,包藏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