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隋珠、趙璧,安用賈乎。僕素不才,何足以知聖人邪。固辭,弗獲。僣為贅贊,是猶模倣天地,繪畫日月,多見其不知量云。若夫得魚忘筌,得兔忘蹄,得象忘言,又在後之造道者自得爾。
時己酉無射,寓平凍貢士馮復述。
道德真經藏室纂微開題科文疏卷之一
太霞老人薛致玄述
碧虛真人曰:夫老子道德二經者,統論空洞虛無、自然道德、神明太和、天地陰陽、聖人侯王、士庶動植之類而已矣。所謂廣大而無不蘊,細微而無不襲者也。是故司馬遷稱之曰:九經浩浩,不及二篇之約也。今將釋此經,先明垂經之主,次顯造疏之人。夫此經者乃太上老君所說也,纂微者陳君碧虛真人之所作也,開題者亦真人之所自述也。太霞老人不揆淺陋,浪述科文疏義,兼以消釋開題,庶使學人識玄元應世垂經之本末,知真人開發玄元之次序,由此科文而入之也。以蠡落戈切。測海,以管窺天,真所謂不知量也。今將開題,大判分為二十門,具列于後。
一者明碧虛真人始纂微開題之義。
二者正釋開題,首明太上姓字鎰號,次明或為萬天主,或為百王師,隱顯之迹。
三者明太上感孕託胎降生時代年月日時所據也。
四者明太上降生之後,聖貌端嚴,具七十二瑞相,八十一種好,及所居之鄉國也。
五者明太上隱聖同凡,潛居卑秩以佐時主,并去周年代也。
六者明關令真人本傳及瞻星望氣,知有聖人度關之兆。
七者明太上度關歲月,及再約尹真人於蜀都青羊肆相會之事。
八者明太上至幽王時,復還中夏。《廣聖義》 謂平王時復來中夏,孔子得以問禮,而嘆其猶龍。
九者明太上知周道衰,故再出關,變名易號,晦迸師凡,壽數短長,莫有知者。
十者明太上懷道抱德,隱聖同凡,世系綿長,子子孫孫,祭祀不輟。
十一者明太上乃得道之靈,受老子之號。
十二者明太上具神通力,應為道主,垂世立教,千方萬法,以救於人。
十三者明太上以恬淡無為,守之於內,和光同塵,應之於外,故稱為傅大之真人。
十四者明老莊亦有妻室子孫,然為大道之宗師者,欲使後人知長生之道,可力學而致,非神異而學不能及也。
十五者明太上玄恩普被,聖德遐長,歷代尊崇,廟貌不絕,故有唐尊為聖祖焉。
十六者明後人受此二篇之後著經字之由。
十七者正明道德訓釋之義。
十八者正明經訓之義,及上下二經八十一章取法之旨。
十九者明道德二篇之宗本,治國治身之大旨。
二十者明碧虛真人纂集訓釋之由,發揮道德之義,以遺後學耳。
疏曰:此第一門明碧虛真人始造纂微開題之義。今將釋此經,先明開題,既解開題,須明始造開題之人。夫此纂微開題者,乃碧虛真人所作也。真人姓陳氏,諱景元,字太初,玄號碧虛子。家世建昌。曾大父知遜,大父令忱,並事親以孝聞,皆養高不仕。先府君正擢進士第,解胊許玉切。山令,寓居高郵,以疾終。母夫人居貧無以歸。子男四人,真人季焉。逮除祥而伯仲繼夭,乃介然獨有方外志。慶曆二年,即高郵天慶觀禮崇道大師韓知止為師,三年,試經度為道士,十八負笈遊名山,抵天台,閱《三洞經》,遇高士張無夢,得老莊微旨爾。後隱逸於江淮間,以琴書自娛。久之,欲觀光京輦,維楊使君禮部侍郎王琪以詩薦于王岐公云:鼇山舊詞長,還喜見方瞳。時岐公為翰林承旨,且喜其來,俾隸籍於瑞雲,由是上宮觀請講道德二篇及南華,疊疊不絕。于時公卿大夫無不欲爭識者。於是醴泉觀提總奏充本觀修撰,遇那王謁真君祠下,召問道家事,以該通奏賜紫衣。神宗設普天大醮,有勁令修撰青詞進上,稱旨,復令預建章閣同天節修奉,因召見,賜真靖之號。熙寧五年,進所注《道德經》,御札批降中書云:陳景元所進經,剖玄析微,貫穿百氏,厥旨詳備,誠可取也。其在輩流,宜為獎論,特充右街都監同簽書教門公事。羽服中一時之榮,鮮有其比。謁告還高郵葬親。上時命中使賜白金三十鎰,仍宣諭云:比期中太乙宫成,俾陳景元主之。逮還闕,令選舉傅加精進戒潔之士,共不過二十人,同焚修者。六年十一月十二日,延和殿引見,各錫責差等。十五日,奉安太乙。斕日,聖駕詣宫,朝謁禮畢,於延棋殿召見,特轉額外右街副道錄,并度弟子三人,仍本宫每歲許度弟子一人,月給齋糧米六十斛,緡二萬錢,兼給賜南北兩莊土田以贍衆。久之,以事累稠還乞去,隱廬阜,有司具以奏,朝廷不允。復有旨主本官事,令宫史不干預,每歲增賜度牒二道,續奉勑旨,以九等齋科訛舛,普天聖位升降無倫理,令有司置局選道士三人備檢討,俾真人考校之。命右諫議大夫李肅之、樞密直學士孫永充、提舉承議郎楊傑充管勾刪潤,書成進上,賜束帛度牒,紫衣師號,仍許頒行。于時朝廷欲進封九天探訪使及五嶽丈人,大丞相請真人著衣冠服色位號,真人遂乃擬定程式,方進封探訪使為應元保運真君,五嶽丈人為儲福定命真君,所隱有軒日種玉。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