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道減於不足,天人反用,損益殊乖,豈知元炁氤氳,玄宗渺邈,中有真寂,陶甄厥興,不以人助天,不用心損道。搏風九萬,任大鵬之自飛,擊水三千,縱游鯤之獨運。言之弓矢,皆獲般中,舉抑當途,無令越放。譬之簫也,弄玉拘浮雲而始吹,比之琴焉,姑蘇運流水而成曲。斯乃合心合理,可及可全;其唯有道之夫,方契幽玄之妙。
  天之道,其猶張弓乎?
  御注:天道玄遠,非喻不明,故舉張弓以彰其用。○御疏:此法喻雙舉也。夫天道玄遠,非喻不明,故舉張弓以昭天德。張弓之法,具如下文。○河上公曰:天道孔明,舉物類以為喻。○榮曰:人事近而淺,面之而不測其情,天道遠而深,仰之而豈觀其理,迷徒易曉,正道難明,故借彼張弓以之為喻。○成疏:天之道,其猶張弓乎。高者抑之,下者舉之者,猶喻也。自然之道,喻若張弓,舉下使高,抑高令下,高下調適,方始運箭。
  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
  足者與之。
  御注:張弓如此,乃能命中,是猶天道虧盈益謙,欲令人君法天字人,故示抑高舉下之道。○御疏:夫弓之為用,當合村定體,令弛張調利。高者抑之,下者舉之者,為架箭之時準的也。有餘損之,不足與之者,為發矢之時遠近,如此則能命中矣。天道亦然,日月寒暑,一往一來,來則損其有餘,往者與其不足,則成歲功矣。人君者,當法於天道,抑強扶弱,損有利無,故舉虧盈益謙,欲令稱物平施爾。○河上公曰:言張弓和調之如是乃可用。夫抑高舉下,損強益弱,天地之道。○嚴曰:夫弓之為用也,必在調和,弦高急者,寬而緩之,弦弛下者,攝而上之。其餘者削而損之,其有不足者,補而益之。弦質相任,調和為常,故弓可用而矢可行。○榮曰:用弓之道,高者恐過,故抑之令不高,下者不及,故舉之令不下,不高不下,中前期也。為國之者,損有餘之富,益不足之貧,貧被益而不貧,富經損而不富,中於為國之政也。太高恐於邈空,抑之令不空也。極下慮之滯有,舉之令不有也,不有不空,合於中道也。
  第二正說,廣明損益。
  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
  成疏:傲慢有餘者,必招損敗,謙和不足者,與其福善,天道如是,故似張弓。
  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御注:大道平施,哀多益寡,人則違天,翻損不足也。○御疏:此明人不能同天損益。注云裒多益寡者,《易·謙卦》之詞也。○河上公曰: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之道損有餘而益謙,天常尚中和為上。人之道則不然,人道則與天道反也。損不足奉有餘,世俗之人,損貧以奉富,奪弱以益強也。○榮曰: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釋天道以合喻。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言人為行,與天道反,未能損強益弱,而乃滅貧增富。○成疏:天之道,損有餘補不足。福善禍淫,自然之理,仍前生後,重起此文。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奉有餘。人間世道好行淫偽,趨世競物,違天背理,割損貧賤不足,供奉富貴之有餘。
  孰能以有餘奉天下,唯有道者。
  御注:誰能以己有餘,奉與天下之人不足者,獨有道爾。○御疏:孰,誰也。老君疾時不能同天道,下濟以恤於人,光大其德,故舉天道以勸云,誰能用天之道,損其有餘,以賄奉不足者乎。唯有道之君,乃能然爾。○河上公曰:言誰能居有餘位,自省爵祿以奉天下不足乎,唯有道之君能行之耳。○榮曰:誰能法天道以為行,損盈益謙,有道之君,當能如此也。○成疏:孰,誰也。言誰能有財德以施天下蒼生乎,唯當懷道之人獨能濟物,故下文云聖人不積。而言奉者,示謙也。第三舉聖,結成其義。
  是以聖人為而不恃,
  御注:聖人法天,稱物均施,施平於物,不恃其功也。○御疏:此引聖人以證上有道之義,恃猶矜恃也。聖人法天平施,德被於物,不見其功,故云不恃。○河上公曰:聖人為德施,不恃望其報。○榮曰:是以聖人為而不恃,成功不處,斯不貴賢。聖人為德不賴其報,成物不處其功,所以爾者,欲隱其聖德,晦其賢才,上既如此,下自法之,爭名之患自除,尚賢之憐不作也。○成疏:是以聖人為而不恃,成功不處,其不欲示賢爾。體道聖人常善救物,雖復財德兩施,而不恃其勞,有大至功,而成功不處者,意在揚謙退己,推功於物,韜光晦迹,不欲示見己之賢能也。
  功成不處。
  御注:功成不處,其不欲見賢,聖人所以推功不處者,蓋不欲令物見其賢能也。○御疏:聖人知功成而處,天必損之,故雖道洽寰區,功濟天下,歸美名於群村,而不處其功勣爾。○河上公曰:功成事就,不處其位。
  其不欲見賢也。
  御注:聖人所以推功不處者,蓋不欲令物見其賢能。○御疏:此結釋不恃不處之意也。其不欲見賢者,聖人雖盛德內充,嘉聲外隱,所以不恃為,不處功者,正欲隱德晦名,不欲令物見其賢能爾,此亦損有餘之意也。○河上公曰:不欲使人知已之賢,匿功不居。○榮曰:畏天損有餘也。
  道德真經玄德慕疏卷之十九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