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心虛凝而接物也。
  知不知章第七十一
  知不知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聖人知道,故外蔽內明,故次此章,明雖復能知,而多知無知相,就此一章,義分二別,第一明迹本本迹;顯應物隨機,第二明寂應應寂,彰聖心無累。
  第一明迹本本迹,顯應物隨機。
  夫閉門塞兌,大聖之洪規,檢欲慎微,先賢之令範,故周公廟復,黃金之口三緘,夫子庭中,白珪之言再復,季布見重於一諾,何曾奢至於萬錢,約則清恬,奢則詬厲,劉昆含道,答漢帝稱顯然,顏子庶幾,居孔門如愚昧,豈同轟轟盜跖,遂利死於東陵,察察江充,讒毒亡於北獄,庚純相譏於市井,便遭大禍,孔光不洩於溫樹,方乃全軀。為者敗之,頃觀混沌之鑿,不知妙矣,必照敵器之箴,馬鉤百而致亡,鷄養全而勝矣,聖人成病,為我凡夫乎。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
  御注:了法性空,本非知法,於知忘知,是德之上。不知知法,本性是空,不知強知,是行之病。○御疏:夫法性本空,而非知法,聖人悟此,不有取相之知,於知不著,故云不知,是德之上,此釋悟也。不知知病者,言常俗之人不知知法本非真實,於此無知之理,強謂有知,有取著之縛,所以為行之病,此辮迷也。○河上公曰:知不知,上,知道不言知,是乃德之上。不知知病,不知道言知,是乃德之病也。○嚴曰:知而絕知,不困於知知,故不生,禍亂息矣。不知知而絕知,欲求於知,是病也。○榮曰:慧徹空有,知通真俗,知也。所照之境,觸境皆空,能鑒之智,無智不寂,能所俱泯,境智同忘,不知也。照如無照,知如無知,此為上德也。不知強知,多知多失,傷身損命,是知之病。○成疏:知不知,上,聖人妙契重玄,迹不乖本,洞忘虛寂,知則無知,至本虛凝,故稱為上。故《莊子》云:知子之不知耶,日吾惡乎知之。不知知,病,自本降迹,無知而知,涉事救苦,故稱為病。
  第二明寂應應寂,彰聖心無累。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御注:夫唯能病強知之病,是以病病強知所病。○御疏:衆生強知,妄生見著,而為病惱。夫惟能病強知之病,於知忘知,則不為強知所病,故云是以不病。○河上公曰:夫唯病苦衆人有強知之病,是乃不自病也。
  聖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御注:唯聖人所以不病者,以其病衆人強知之病,是以不病也。○御疏:聖人正知元明,了悟實相,於知志知,故不為知之所病,所以者以其病凡夫有強知之病,故說真智以破之。妄知之病既除,真知之藥亦遣,故云不病也。○河上公曰:聖人不病,以其病病,聖人無此強知之病者,以其常若衆人有此病也。是以不病,以此非人也,故不自病。夫聖人懷通達之智,托於不知者,欲使天下質樸忠正,各守純性。小人不知道意,而妄行強知之事,以自顯著,內傷精神,滅壽消年矣。○榮曰:聖本遺知,是以不病,痛彼眾生,有強知之病,以其病病也,痛惜眾生,雖為秒慮而分別,塵累不染,聖人是以不病也。亦言以其病病者,言衆人為分別之病所病也,教以除分別,忘知見,既無有為之患,故言是以不病也。○成疏:是以聖人不病,聖人能行所兩忘,境智雙遣,玄鑒洞照,御氣乘雲,本迹虛夷,有何病累。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聖人無知覺之疵,而几有分別之病,為病衆生之病,所以降迹同凡,說法闡教,志存救溺,既而不病而病,病而不病,故不病也。
  人不畏威章第七十二
  人不畏威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聖心忘知,而能應物之病,故次此章,即顯治病之衛,愈病之方。就此一章,義分三別,第一明凡不畏威,必招惡報,第二勸處心寬裕,方會真源,第三明舉聖證成,示其取舍。
  第一明凡不畏威,必招惡報。
  夫上天有龍象雷霆,冥司有三途五若苦,人不畏破裂,須臾地獄之中,極為辛苦,隱隱搏天之羽,飛劫石而難周,皎皎日月之暉,照幽塗而莫曉,岩岩銅柱,左右傷身,凜凜刀山,縱橫碎骨,魂魄號叫,思度脫而無聞,出氣成姻,吞鐵丸而喉爛,前生何罪,得至於斯,良由狹其所居,不修于命,豈知唐堯化美,廣闢四門,殷帝含仁,大開三面,吉祥止止,道德淳淳,其度量若大鵬之舉赤霄,其深沉似長鯤之躍滄海,舉逸翮而縱凌唳,直壓雲天,蓄巨鱗而鼓波濤,橫擊淇渤,不知上下,莫辨東西,豈厭其生,以成偏狹,去彼取此者,聖人之圖也。
  民不畏威,則大威至。
  御注:有威而可畏謂之威。言人於小不畏,拙於慎微,則至大可畏。○御疏:有威可畏謂之威。夫欲惡之來,起於微末,積成病累,為彼大威,人不知慎其細微,則至於大可畏也。○河上公曰: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則大害至,謂死亡也。畏之者,當愛精養神,承天順地。○嚴曰:昌衰吉凶,皆由於己,若不畏微,則叉畏彰。○榮曰:威,刑法也。若不畏於小罪,積惡不休,犯綱觸羅,亡身損命,大威至也。內明不懼塵累,縱欲不止,欲縱則精散,形穢則神離,神離則形敗,精散則體弊,故入真道而無綠,為生死之所害,則大威至。○成疏:威謂威刑,即所謂經戒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