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怒,
  御注:事不得已必應敵,以慈則善,不憑怒。若用力以爭,非善勝,令柔遠能邇也。○御疏:師出應敵,事在慈哀,蚊納致螫,驅除而已。是知善戰在乎止敵,不在乎憑怒,故云善戰不怒。○河上公曰:善以道戰者,禁邪於胸心,絕禍於未萌,無所誅怒。○榮曰:能息寇亂,善戰也。救物用慈,不怒也。○成疏:善達前境虛幻,故能制敵於未萌,妙體違順兩空,是以心無喜怒。
  善勝敵者不爭,
  御注:師克在和,和則善勝,全勝之善,故不交爭。○御疏:善勝在夫以慈,不爭由乎尚德。若用力爭勝,非善勝也。今柔遠能邇,盡暢慈和,不與敵爭,敵人自伏,故云善勝不爭。○河上公曰:善以道勝敵者,附近以仁,來遠以德,不與敵戰,而敵自服也。○榮曰:道濟天下,四海來王,德綏寓內,五兵不作,物則靡之而不刃,故言勝敵。無心自然受推,故言不爭。○成疏:不為塵染,名日勝敵,既不喜怒,何所爭乎。
  善用人者為之下。
  御注:設以使人,人盡其力,鈴先下之,是為善用爾。○御疏:夫善用其人,以言謙下,人必盡力,可以成功。故《易》曰:以貴下賤,大得民也。○河上公曰:善用人自輔佐者,常為人執謙下也。○榮曰:使人不失方圓之器,任物各得文武之材,善用也。寬則得衆,謙則無咎,故言為下也。○成疏:夫能行謙下者,必為物所歸,故能用於人也。
  第三結成極道,嘆美功能。
  是謂不爭之德,
  御注:是謂不爭之德,是謂用人之力,是謂配天古之極,善勝是不爭之德,為下是用人之力,能如此者,可以配天稱帝,是古之至極要道也。○御疏:此結上文善士者常柔而不武,善戰者常慈而不怒,善勝者常讓而不爭,善用者常謙而為下。夫如是者,物竭其能,人盡其用,皆謙下之所致,豈非不爭之德乎。○河上公曰:謂上為之下也。是乃不與人爭闕道德也。○榮曰:此結上不武不怒而能勝敵也。○成疏:不與物爭,故成己之德,此結善勝敵不爭。
  是謂用人之力,
  御疏:夫玄默恭己,謙虛下人,人皆歡心,思竭其力,故《詩》曰:悅以使人,人忘其勞,是用人之力也。○河上公曰:身能為人下,是謂用人臣之力。○榮曰:此結善用人為下,人為之盡力也。○成疏:謙下雌柔,不用於物,物必歸之而為己用,此結善用人為下也。
  是謂配天古之極。
  御疏:此總結上來四善之行,不爭之德,能行之者,可以配天稱帝,是古之至極要道也。○河上公曰:是謂配天,能行此者,德配天也。古之極也,是乃古之極約要道者也。○榮曰:懷物以道,來遠用文,不戰而自勝,無爭而獨尊,其德高大,比之上天,其化淳和,比之極古,明虛心實腹,坐忘合道,不假威權,無勞勇猛,故言善為士者不武也。泯是非之情,除愛憎之見,善戰不怒也。物無害武,順而不逆,善勝敵不爭也。心王既靜,志在沖虛,耳目無擾,手足不勞,善用人為下也。合自然之理,故曰配天,契昔之真,際.古之極也。○成疏:配,合也。天,自然也。極,道果也。言善修之士,妙體其空,達於逆順,不與物爭,故能合至理之自然,契古始之極道,此總結成也。
  道德真經玄德慕疏卷之十七竟
  #1原文脫『勇』字,據文義補。
  道德真經玄德纂疏卷之十八
  唐玄宗御注并疏河上公嚴君平李榮注西華法師成玄英疏濛陽強思齊纂
  用兵有言章第六十九
  用兵章所以次前者,前章明守持三寶之人,能會古之極道,故次此章,即明此人雙遣空有,不舍大慈。就此一章,義開四別,第一明接物運權,示根塵總幻,第二重辯前義,以顯真空,第三明舍慈之人,輕敵失道,第四明涉境運智,無出大慈。
  第一明接物運權,示根塵總幻。
  夫唐堯為君,誅共工而薔惡,大禹作乂,斬防風而示威,湯放桀於嗚條,武梟紂於牧野,玄女灼灼,白奸亭亭,雖外戰於凶人,終內慚於善勝。老君明戒,用兵有言,退一尺則我所先行,進一寸則吾將不敢,恐亡厥寶,所以慎之,嘆我浮生,沉迷莫悟,豈知高烏盡而良弓藏,敵國減而謀臣死。軍井未造,將不育渴,軍飯未炊,將不言饑,雖然白起賜死於秦庭,韓信見誅於漢獄,何不仰二疏之軌,挂冠東門,慕四皓之風,養渴南嶺。尊大聖明訓知止足,惟我身常存,豈有幾亡矣。
  用兵#1有言:
  御注:老君傷時輕殘人於兵,故托古以陳誡。有言者,謂下文。○御疏:老君疾時,輕敵致禍,樂戰殺人,故托古以申誡,所稱有言,謂下句也。○河上公曰:陳用兵之道,老子疾時用兵,故托己設其義。○榮曰:引古兵法。○成疏:用兵謂權智,攝化蒼生,亦是修行人用六根,涉於塵境。有言者有用兵之法,言在下文。
  吾不敢為主而為客,
  御注: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主有動作,則生事而貪。客無營為,則用慈自守。善守則全勝,生事則敗亡。進雖少,不能無事,退雖多,不失謙讓,故不敢進寸而退尺爾。○御疏:吾者,用兵之人也。先唱為主,後應為客,主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