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獨立而不改。應用遍於群有,故周行而不危殆。而萬物資以生成,被其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御疏: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寂寥者,嘆有物之體寂寥虛靜,妙本湛然,故獨立而不移改,物感必應,應用無心,遍於群有,故周行而不危殆。可以為天下母,妙本生化,遍於群有,群有之物,無非匠成,萬物被其茂養之德,故可以為天下母爾。母以茂養為義也。○河上公曰: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寂者無音聲,寥者空無形。獨立者無匹雙,不改者化有常。○榮日:混成之道,先天地生,聽之不聞,則寂寥無響,搏之不得,則澹漠無形,喪偶而無對,故言獨立。湛然而常存,故言不改。無處不在,周行也。用之不動,不殆也。覆載生畜,母之義也。○○成疏:寂寥獨立不改,寂無聲也,寥無形也。獨立,無待對也。不改,無遷變也。言道體窈冥,形聲斯絕,既無因待,亦不改變。此乃-獨獨非待獨也。道無不在,名日周行。所在皆通故無危殆。開化陰陽,安立天地,亭毒群品,子育含靈,生之畜之故可為母。
  第二明本無稱謂,降迹立名。
  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強為之名日大。
  御注:吾見其物生成,隱無名氏,故以通生表其德,字之日道,以包含目其體,故強名日大。○御疏:字者表其德,名者定其體。老君云妙本生化,沖用莫窮,寂寥虛靜,不可定其形狀。先天地生,難以言其族氏。故吾不知其名,但見其大通,欲表其通生之德,故字之日道。見其包含無外,將欲定其至無之體,故強名日大。凡物先名而後字者,以其自小而成大,而道先字而後名者,以其從本而降迹爾。○河上公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我不見道之形容,不知當何以名之,見萬物皆從道所生,故字之日道也。強為之名曰大,不知而名日強。大者,高而無上,羅而無外,無不包容,日大。○榮曰:夫有形者稱,無像者絕,名約通生而為用,字之日道,無一法而不包,名之日大。理本無名,無名而名,謂之強也。○成疏: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道本無名,不可智知,道名即初章云無名天地始也。取其有通生之德,故字之日道。即初章云有名萬物母也。強為之名日大,體無涯際,故名為大,故稱為強名。以名體字,道即是用,大即是體,故名大而字道也。人皆先名後字,今乃先字後名者,欲表道與俗反也。故不同而同,有右有字,同而不同,先字後名也。
  第三明引物向方,歸根反本。
  大日逝,逝日遠,遠日返。
  御注:妙用無方,強名不得,故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若能了悟,則返在於身心而證之。○御疏:夫滯於一方者,非天下之至通也。故天職生覆而不能形載,地職形載而不能生覆,唯妙本之用,用無定方,雖則強名日大,而復不繼於大。自大而求之,則逝而往矣。自往而求之,則遠不及矣。自遠而求之,則復返在人身心矣,故日遠日返。《莊子》曰:夫道於大不終,於細不遺。○河上公曰:大曰逝,其為大,非若天常在上,非若地常在下,乃復逝去無常處所也。逝日遠,言遠者窮於無窮,布炁天地,無所不通也。遠日返,言其遠不超然絕遠,乃復返在人身也。○榮曰:逝,往也。即大求之而不得往也,就往追之不及遠也,體之近在於身,故謂之返也。○成疏:大日逝,逝,往也。有大力,用能運致衆生,往至聖境也。逝曰遠,超陵三界,遠適三清也。遠曰返,返,還也。既自利道圓,遠之聖境,故能返還界內,慈救蒼生。又解:迷時以三清為三界,悟則三界是三清,故返在塵俗之中,即是大羅之上。
  第四舉域中四大,令物依修。
  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御注:因其所大而明之,得一者天地王。天大能覆,地大能載,王大能法地則天行道,故云亦大也。○御疏:因強名道日大,而舉所次大者,放天能顛玄在上,垂覆萬物,地能凝靜於下,厚載萬物,王能清靜無為而化萬物,此三大也,吾道一以貫之。○河上公曰:道大者,無所不容,包羅諸天地也。天大者,無不蓋。地大者,無不載。王大者,無不制也。○榮曰:道尊德貴,彌羅無外,天能廣覆,無隔於貴賤,地能厚載,不擇於妍蚩,帝王控制,通貫於遠近,字育普均於貧富,用各有主,歷言大也。○成疏:道大無不包也,天大無不覆也,地大無不載也,王大無不制也。
  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
  御注:王者,人靈之主,萬物繫其興亡,將欲伸其鑒誡,故云而王居其一,欲警王令有所法,謂下之文也。○御疏:域者,限域也。今云域中之大,則道不只在域中,若云約所見而言,則天地自為限域,亦不秖在域中矣。夫遺語以伸玄理,不必曲生異義,存文以防疑難,衆說皆未盡通。今明域者,名也,名為體域,物無名外之體,故日域中。若舉道名則道在其中矣,舉天名則天無遺體矣,故云域中。即有名之中,有此四大云,而居一者,王為人靈之首,有道即萬物被其德,無道則天地蒙其害,故特標而王居一,欲令法道自然。○河上公曰:八極之內有四大,王居其一焉。嚴曰:功德同也。○榮曰:寰宇之表自可絕言,形象之中理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