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皆仁也。
  絕巧棄利,
  註:絕巧詐,偽亂真。塞貪路,閉權門。
  盜賊無有。
  註:上化公正,下無私邪。○御曰:人矜偏能之功,必有爭利之心,故絕巧則人不爭,棄利則人自足。足則不為盜矣。○疏:絕異端之巧,棄貪求之利,物各守分,故無盜竊。《莊子》云:欐工唾之指,天下皆巧矣。
  此三者,
  註:謂上三事所當棄絕也。
  以為文不足。
  註:以為文不足者,文不足以教民也。○疏:三者謂前三絕也,此文是頓教大乘,上士所學,其理深遠,不足以教下機也。
  故令有所屬:
  註:當如下句。○御曰:此三者但令絕棄,未示修行,故以為此文不足垂教,更令有所屬著,謂下文也。○疏:屬謂付屬也,言下機之人,未堪大乘之教,故有所屬著,方進學心,所屬之文,即下之四行。
  見素抱樸,
  註:見素者,當見素守真,不尚文飾也。抱樸者,當抱其質樸以示天下,令可法則也。
  少私,
  註:正而無私。
  寡欲,
  註:當知足也。○疏:見素,去華也。抱樸,歸實也。少私,公正也。寡欲,息貪也。
  絕學,
  註:絕學不真不合道文。
  無憂。
  註:除浮華,則無憂患。○節解曰:謂去諸經書,還行一也。○御曰:絕有為之學,則淳樸。○疏:憂,患也。絕有相之學,會無為之理,患累斯盡,故無憂也。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註:同為應對,而相去幾何,疾時賤質而貴文。○疏:唯,敬諾也。阿,慢應對也。《禮記》云:先生召,無諾。幾何者,非遠也,言世人不達違順,妄生喜怒,聞唯則喜,聞阿則嘖,不知唯阿兩聲同出一口,相去非遠,故言幾何。
  善之與惡,相去何若?
  註:善者稱譽,惡者練諍,相去何如。疾時惡忠直,用邪佞也。○疏:順意為美,逆心為惡,違順既空,美惡安奇,且唯阿出自一口,美惡源乎一心,忘者知其不殊,執者肝膽楚越,然有為之學,迷執者多,是非美惡之中,喜怒唯阿之內,適為患累之本,絕之所以無憂,此兩對略舉執學須絕之狀也。
  人之所畏,
  註:人謂道人也,所畏者,畏不絕學之君也。
  不可不畏。
  註:近令色,殺賢人。○疏:即行人所畏,謂生死及諸塵也。○註:必沒溺也,前令絕惡,示美惡皆空,恐滯斯文,遂染塵境,故發此句以戒之也。
  荒兮其未央哉。
  註:言世俗之人荒亂,欲進學為邪文,未央止也。○疏:河上公本作荒,諸家云:莽莽,是眇莽,嘆其久遠。央是盡義,嗟其未息。言衆生染滯之心,其日固久,執著情篤,未有休時。
  衆人熙熙,
  註:熙熙,淫放多情欲也。
  如享太牢,
  註:如飢思太牢之具,意無足時。
  如春登臺。
  註:春陰陽交通,萬物感動,登臺觀之,志意淫淫也。○疏:言耽著者衆,故云衆人,即眾生,生之別稱也。熙熙,悅樂也。享,燕享也。太牢,牛羊豕也。言衆生欣愛聲色,情染極深,如飢人享太牢之撰,悅美之甚,又如春日登臺,眺望林野,暢適其心。
  我獨怕兮未兆。
  註:我獨怕然安靜,未有情欲形兆也。○疏:我,老君自稱也。怕,寂也。兆,狀也。言聖人雖處塵俗,而心智寂怕,不為前境所牽,故都無攀綠之萌狀也。
  若嬰兒之未孩。
  註:如小兒未能答偶時人也。○御日:言我獨怕然安靜,於情欲略無形兆,如彼嬰兒,未能孩孺也。
  魁無所歸。
  註:魁然如窮鄙,無所歸就也。○御曰:至人無心,運動隨物,無所取與,若行者之無所歸。○疏:嬰兒,赤子也。孩,笑也。魁,寬大也。歸,往也。言聖人動不乖寂,處染不染,如彼嬰兒,未能孩笑之時,心形俱李,智慧魁敬,器量宏博,譬彼虛舟而無任止也。
  衆人皆有餘,
  註:衆人餘財以為奢,餘智以為詐。
  我獨若遺。
  註:我獨如遺棄似於不足也。○疏:衆人滯有,故耽染有餘,聖智體空,故遺棄不取也。
  我愚人之心。
  註:不與俗人相隨,守一不移,如愚
  人之心也。
  純純兮,
  註:無所分別也。○疏:純純,不雜也。聖智虛白,純粹精專,如彼愚人心無分別也。
  俗人昭昭,
  註:明且達也。
  我獨若昏。
  註:如闇昧也。○御曰:自韜匿也。○疏:俗之人心靈暗昧,昭然分別,自炫其能,聖智虛通,明如日月,韜光匿耀,故若昏也。
  俗人察察,
  註:察察,急疾也。○御曰:立法制也。
  我獨悶悶。
  註:無所割截也。○疏:察察機速,是分別之心。悶悶寬緩,是無分別之智,但俗心滯有,司察是非,妄生迫遽,聖智體有冥無,體知空幻,恒自閑靜也。
  忽若海。
  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