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日多,而無以一之,未免為學者也。孔子曰: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為道日損。
  苟一日知道,顧視萬物,無一非妄,去妄以求復性,而性實無幾。孔子謂子貢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歟?曰:然,非歟?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去妄以求復性,可謂損矣。而去妄之心猶存,及其兼忘此心,純性而無餘,然後無所不為,而不失於無為矣。
  取天下常以無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人皆有欲取天下之心,故造事而求之,心見於外,而物惡之,故終不可得。聖人無為,故無事,其心見於外,而物安之,雖不取天下,而天下歸之矣。
  聖人無常心章第四十九
  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矣;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矣。
  虛空無形,因萬物之形以為形,在方為方,在圓為圓,如使空自有形,則何以形萬物哉?是以聖人無心,因百姓之心以為心,無善不善皆善之,無信不信皆信之。善不善在彼,而吾之所以善之者,未嘗渝也,可謂德善矣。信不信在彼,而吾之所以信之者,未嘗變也,可謂德信矣。不然,善善而棄不善,信信而棄不信,豈所謂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哉。
  聖人之在天下,喋慄為天下渾其心,百 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天下善惡信偽,方各自是以相非相賊,不知所定。聖人憂之,故喋喋為天下渾其心,無善惡,無信偽,皆以一待之。彼方注其耳目,以觀聖人之予奪,而吾一以嬰兒遇之,於善無所喜,於惡無所嫉。夫是以善者不矜,惡者不慍,釋然皆化,而天下始定矣。
  出生入死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
  性無生死,出則為生,入則為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十有三。
  用物取精以自滋養者,生之徒也。聲色臭味以自戕賊者,死之徒也。二者既分生死之道矣。吾又知作而不知休,知言而不知默,知思而不知忘,以趣於盡,則所謂動而之死地者也。生死之道以十言之,三者各居其三矣,豈非生死之道九,而不生不死之道一而已乎?不生不死,則《易》所謂寂然不動者也。老子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得之,以寄無思無為之妙也。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有生則有死,故生之徒,則死之徒也。人之所賴於生者厚,則死之道常十九。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至人常在不生不死中,生地且無,焉有死地哉?
  道生之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
  道者萬物之母,故生萬物者道也。及其運而為德,牧養群衆而不辭,故畜萬物者德也。然而道德則不能自形,因物而後形見。物則不能自成,遠近相取,剛柔相交,積而為勢,而後興亡治亂之變成矣。
  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
  形雖由物,成雖由勢,而非道不生,非德不畜。是以尊道而貴德,尊如父兄,貴如侯王,道無位而德有名故也。
  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常自然。
  恃爵而後尊貴者,非實尊貴也。
  故道生之畜之,長之育之,成之熟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天下有始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以為天下母。
  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道方無名,則物之所資始也,及其有名,則物之所資生也。故謂之始,又謂之母。其子則萬物也。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聖人體道以周物,譬如以母知子,了然無不察也。雖其智能周之,然而未嘗以物忘道,故終守其母也。
  塞其兌,閉其門,終身不勤。開其兌,濟其事,終身不救。
  天下皆具此道,然常息忘道而徇物。目悅於色,耳悅於聲,開其悅之之心,而以其事濟之,是以終身陷溺而不能救。夫聖人之所以終身不動者,唯塞而閉之,未嘗出而徇之也。
  見小日明,
  悅之為害,始小而浸大。知小之將大而閉之,可謂明矣。
  守柔日強。
  趨其所悅而不顧,自以為強,而非強也。唯見悅而知畏之者,可謂強矣。
  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謂襲常。
  世人開其所悅以身徇物,往而不反。聖人塞而閉之,非絕物也,以神應物,用其光而已,身不與也。夫耳之
  能聽,目之能視,鼻之能嗅,口之能嘗,身之能觸,心之能思,皆所謂光也。蓋光與物接,物有去而明無損,是以應萬變而不窮,殃不及於其身,故其常性湛然相襲而不絕矣。
  使我介然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行於大道,唯施是畏。
  體道者無知、無行、無所施設,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而行於大道,則無所施設建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