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87-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道德真经广圣义-前蜀-杜光庭-第145页

繁文,薄禮樂,化以真素,無事無為,豈患其溺心之博也?
  博者不知。
  注:知,了悟也。博,多聞也。
  疏:夫多聞則滯於言教,滯教則終日言而盡物。既非了悟,故曰不知。
  義曰:道之要者,在乎得言而忘言,知道而行道。行之既得,教亦俱忘。守一則不煩,無為則不亂。故博於言教者,去道遠矣。豈能得玄妙之道哉。
  聖人不積。
  注:積者,執言滯教,有所積聚也。聖人了言忘言,悟教遣教,一無執滯,故云不積。
  疏:積,滯聚也。聖人達妙理源,深明法性,悟文字虛假,了言教空無。所說之理既明,能說之言亦遣,則於彼言教一無積滯,故云聖人不積爾。
  義曰:聖人無為,無為之為亦遣;聖人忘教,滯言之教俱忘。了達希微,宗尚虛漠,故不積滯於俗教矣。修真之士,亦當悟此忘言,了玆妙道也。
  既已與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注:此明法性無盡也。言聖人雖不積滯言教,然以法味誘導凡愚,盡以與人,於聖人清浄法性曾無减耗,唯益明了,故云愈有愈多。有明自性,多明外益。
  疏:既,盡也。言聖人雖不積滯言教,然眾生發明慧心,必資聖人誘導,故聖人以清净理性盡與凡愚,而教導之。於聖人慧解之性,曾不减耗,故云愈有愈多。注云有明自性,多明外益者,悟理之性既非他有,故云自性;因教之益不自中來,故云外益,明聖人教導凡愚,心彌慧解,故云愈有。惟斅學半,理益精暢,故云愈多爾。
  義曰:聖人清靜,理性光明,慧心外無所因,內無所滯,和之愈響,如鍾在懸矣。夫天地之生化不窮,而天地之用未嘗倦矣;日月之照灼而不息,而日月之明未嘗竭矣;江海之注不極,而江海之流未嘗耗矣;薪火之傳不絕,而薪火之力未嘗盡矣。亦猶聖人之慧解浩蕩而無涯,隨悟立言,隨方設教,因機誘導,稱彼物情。物情高下,俱得法味,而言教塞於天下,而理性慧解愈有愈多矣。惟斅學半者,《尚書□說命下篇》云:斅,教也,教然後知所困。是學之半也。終始常念學,則其德之修無能自覺,其惟學乎。
  天之道,利而不害。
  疏:天道施生,長養萬物,利也。無所宰割,不害也。此舉喻欲明聖人之道弘益也。
  義曰:舉天道以喻聖人之道利於萬物,物遂其生,而無所害也。
  聖人之道,為而不争。
  注:舉天道利物不害者,將明聖人之道施為弘益,常以與人,故不争也。
  疏:聖人之道,凡所作為而與物不争者,為聖人無所積滯,與人愈有,是以不争爾。
  義曰:天授聖人之道以利於萬物,聖人體道應天以濟於群生。澤愈廣而志愈謙,化愈彰而功愈晦,故利物而不害,應物而不争。且夫上下二經論道叙德,首明可道常道,為設教之宗源。次標有德無德,述因時之澆樸。此陳愈多愈有,表聖澤之無窮。信可以垂表萬天,程式千古,革漓敗而復樸,滌邪弊而歸真,貫天地而燭幽明。斯二經之大旨也。
  道德真經廣聖義卷之五十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