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自古登真者,皆因此道也。
  穢濁出者,謂久久而行,方得大道,
  五穀滓穢,自然頓絕也。仙經曰:子欲不死,腹中元滓,故日盡出也。
  元道中篇
  人者,萬物之中至靈,與天地俱生於虛元之始,元炁結而成形。形既將立,則十天神降在人身中,化為神矣。
  老子曰:積精聚熙,父母和合,陰陽交媾始一月為胚;二月為胞;三月為胎,形兆分也,三魂降焉;四月四神衛,四神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五月五藏安鎮也;六月六律洛六根也;七月生七魄也;八月八景見,和真八神也,八景者,五藏、三丹田是也;,九月安九官,生九真,九官者,在泥丸周匝上下是也;十月成形,十天神條,元道炁全,方得受生。故日與虛元天地同生。老子曰:天地媾精,已生其人。
  故能成其人矣。
  為得元道而成形也。
  既與天地同生於虛元之始,合與天地齊壽。今且天地久長即為人不能長久者,何也?曰:天地能長久者,蓋為溫靜柔和,不移本性,常守虛寂,湛然不勞,而得自然之道,元真不散,故能久長也。
  人不能長存者,緣生妄想,移於本性,不執自然,不守其根,自取其勞,常求自益,思慮不息,關機萬端,故元炁隨欲而消散,故不得長生也。人不能與天地長久者,天元為而人有為,地元欲而人有欲,天常明而人自昧,地基敦而人自浮,天炁輪而人熙滯,地伏泉而人有炁,此者與天地相返,自不守元道而體虛元,故不能同也。命延億載者,為留熙身中,存其命也。
  六根本來虛靜,為人自生妄想,六賊所牽,終不得歸根。因此六賊:心妄生,目妄視,耳妄聽,鼻妄香,口妄言,舌妄味。終不能歸根,故不可永存也。歸根者,為復元炁之根本也。
  凡為賊亂中和,失其本性,心有妄而神自亂,目有妄而外視,耳有妄而外聽,鼻有妄而失靈關,言有妄而失真行,舌有妄而玉液不結,皆因妄牽,去道遠矣。
  復元炁之道,別元他法,但降心湛寂而已矣。人常能虛心湛寂,則自然元炁復也。復元炁之法,當以喊息為候。心神湛寂,其息自喊。喊半息,增半壽也。
  半息者,為人一晝一夜有一萬五千息。若能歸根定住不至出入者,延命本壽外一半。
  從臧息至元息,則復元歸本矣,故可住世永劫而不壞也。
  閉息之道至妙,寄意念神,冥然體道,道復歸身,神復歸根,玄關微出,久而成真也。經曰:凡人隊有息為常,聖人以元息為常。陰符經曰:死者,生之根,為元息之道也。
  動而有息,靜而元息。故元息者,自然之道也。修元道之士,常宜以元息為是,有息為非,元息為常,有息為妄,先以喊息為事則易而功多,若不以為事則難而功少,但湛然養炁,則三靈歡然,神魂暢焉,則元炁不習而至矣。
  老子曰:人能常清靜,萬神悉皆歸。《黃庭經》曰:心意如致欣昌,此之謂也。
  黃庭之道,有三十六慎,每一慎為應,至三十六應乃為半功。諸道應慎皆多,惟元道總一慎三應則成功也。
  故修道之士,積功而煉精熙為定。
  一慎者,慎其休止也。
  故修道內守堅固,事元暫忘,故不可休止也。若慎而止,萬元一失。
  三應者,三轉意也。一轉意一百日。
  為次第而功積,相家有其月數。
  第一應一百日,有事可止,元事可臧,至此則塵慮自臧。
  煩事俱不能興動也。
  虛澹日增,此為第一應也,小功成矣。第二應二百日,忽忽自止為第二轉意,至則不食五穀,不嗜五味,元大飢渴,是中功成矣。
  人至二百日後,小功成而中功滿,永元飢渴。
  第三轉意者,三百日元炁兀然自住,元道歸根,飢渴不至,寒暑不侵,死籍永除,天地齊壽,通世為一周,此是大功成矣。
  得道之後,地府除籍,上天錄名,束斗注算,西斗注祿,北斗落死,南斗上生,字標仙錄,永為真人矣。故日死籍永除矣。位入真仙,出入華胥之國,棄賤人問,因此而昇天。
  有事止元事臧者,功萌也。此法但有事元事皆可臧矣,則元炁漸復也。忽忽自止者,元炁將定也。兀然自止者,元炁已定也。定者,萬物皆壞,惟此定身永不動矣。大君曰:從臧息至元息,從元息至定。定者,不取不捨,是元為之定,非執定之定也。得此定者,陰陽自調,四時自離,元炁自滿,眾神自柄,惠通玄奧。
  老子曰:其智自悟,從元入有也。
  故陰陽調則百病不生,四時離則寒暑不侵,元炁滿則永元飢渴,眾神柄則兵虎不害,惠通玄奧則萬事不生,皆自然之道成矣。
  惠謂不出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大君曰:人之思慮不一者,元炁皆銷散,陰魄盛矣。惟此道功成,妄自滅也。
  修道之人,至三百日後猶有陰魔相惱,尸鬼動搖,忽自猖狂,轉生情切,往往自退,切宜守也。
  縱有所發元不善也,所用元不中也,故有善發、有惠發、通發,皆自然而然也,永元喜怒哀懼驚惡之發矣。
  人志道,喜怒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