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聞水聲者良。二月、七月採葉,陰乾用。南中醫人炒末,冷酒調服,療發背甚效。一名石皮,福州自有一種石皮,三月有花,其月採葉煎浴湯,主風。又有生古瓦上,名瓦韋,治淋。
  陶隱居云:蔓延石上,生葉如皮,故名石韋。今處處有。以不聞水聲、人聲為佳。出建平者,葉長大而厚。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石韋,使,微寒。治勞及五淋,胞囊結熱不通,去膀胱熱滿。
  萆薢
  成德軍 荊門軍 邛州 興元府
  味苦、甘,平,無毒。主腰背痛強,骨節風寒濕周痺,惡瘡不瘳,熱氣,傷中,恚怒,陰痿失溺,關節老血,老人五緩。一名赤節。生真定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薏苡為之使,畏葵根、大黃、茈胡、牡蠣。
  《圖經》曰:萆薢,生真定山谷,今河、陝、京東、刻、蜀諸郡有之。根黃白色,多節,三指許大。苗葉俱青,作蔓生,葉作三叉似山芋,又似綠豆葉。花有黃、紅、白數種,亦有無花結白子者。春、秋採根,暴乾。舊說此藥有二種:莖有刺者,根白實;無刺者,根虛軟,以軟者為勝。
  《正元廣利方》療丈夫腰腳痺緩急,行履不穩者。以萆薢二十四分,合杜仲八分,搗篩。每日#55溫酒和服三錢匕,增至五匕。禁食牛肉。
  陶隱居云:今處處有,亦似菝葜而小異,根大,不甚有角節,色小淺。
  《唐本》注云:此藥有二種:莖有刺者,根白實;無刺者,根虛軟。內軟者為勝,葉似署預,蔓生。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萆薢,能治冷風療痺,腰腳不遂,手足驚掣,主男子腎腰痛。久冷,是腎間有膀胱宿水。
  《日華子》云:治癰緩軟,風頭旋,癇疾,補水臟,堅筋骨,益精,明目,中風失音。時人呼為白菝葜。
  孫尚藥:治腸痔漏如聖散:萆薢細剉,貫眾逐葉擘下了,去土,等分搗羅,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空心食前服。
  杜蘅
  味辛,溫,無毒。主風寒咳逆。香人衣體。生山谷。三月三日採根,熟洗,曝乾。
  《圖經》曰:杜蘅,舊不著所出州土,今江淮間皆有之。謹按《山海經》云:天帝之山有草,狀如葵,其臭如蘼蕪,名曰杜蘅,可以走馬,食之已癭。郭璞注云:帶之可以走馬,或曰:馬得之則健走。《爾雅》謂之杜,又名土鹵。然杜若亦名杜蘅,或疑是杜若。據郭璞注云:似葵而香,故知是此杜蘅也。
  《藥性論》云:杜蘅,使。能止氣奔喘促,消痰飲,破留血,主項間瘤癭之疾。
  陶隱居云:根、葉都似細辛,惟香#56小異爾。處處有之。方藥少用,惟道家服之。令人身衣香。
  《唐本》注云:杜蘅葉似葵,形如馬蹄,故俗云馬蹄香。生必#57之陰,水澤下濕地。根似細辛、白前等。今俗以及己代之,謬矣。及己獨莖,莖端四葉,葉間白花,殊無芳氣。有獨#58,服之令人吐,惟療瘡疥,不可亂杜蘅也。
  白薇
  滁州
  味苦、鹹,平、大寒,無毒。主暴中風,身熱肢滿,忽忽不知人,狂惑邪氣,寒熱酸疼,溫瘧洗洗,發作有時,療傷中淋露,下水氣,利陰氣益精。一名白幕,一名薇草,一名春草,一名骨美。久服利人。生平原川谷。三月三日採根,陰乾。惡黃耆、大黃、大戟、乾薑、乾漆、山茱萸、大棗。
  《圖經》曰:今陝西諸郡亦有之。莖、葉俱青,頗類柳葉。六七月開紅花,結實。根黃白色,今云八月採。
  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根狀如牛膝而短小。方家多用,療驚邪,風狂,疰病。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白薇,臣。能治忽忽睡不知人,百邪鬼魅#59。
  金釵股
  味甘#60,平,小毒。解諸藥毒,人中毒者,煮汁服之。亦生研更烈,必大吐下,如無毒,亦吐,去熱痰瘧瘴,天行蠱毒,喉閉。生嶺南山谷。根如細辛,三四十莖,一名三十根釵子股,嶺南人用之。
  離鬲草
  味辛,寒,有小毒。主瘰癧丹毒,小兒無辜寒熱,大腹痞滿,痰飲膈上熱。生研絞汁服一合,當吐出胸膈間宿物。生人家階庭濕處,高三二寸,苗葉似羃□,去瘧為上,江東有之,北土無。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十三 竟
  #1藥:晦明軒本作『葉』。
  #2暴:原作『異』,據晦明軒本改。
  #3乏:原作『之』,據晦明軒本改。
  #4勒:晦明軒本作『勤』。
  #5辨:晦明軒本作『瓣』。
  #6彭:晦明軒本作『鼓』。
  #7油:晦明軒本『油』下有『調』字。
  #8若誤:原作『水設』,據晦明軒本改。
  #9亦:晦明軒本作『尤』。
  #10三:原作『生』,據晦明軒本改。
  #11增:原作『曾』,據晦明軒本改。
  #12健:晦明軒本『健』上有『中年』二字。
  #13器:原作『氣』,據晦明軒本改。
  #14一:晦明軒本作『二』。
  #15二:晦明軒本作『三』。
  #16一:晦明軒本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