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時用,亦以合香。
  《唐本》注云:玄參根苗臭,莖亦不似人參,陶云道家亦以合香,未見其理也。
  《日華子》云:治頭風,熱毒遊風,補勞虛損,心驚煩躁劣乏,骨蒸傳尸邪氣,止健忘,消腫毒。
  雷公云:凡採得後,須用蒲葉重重相隔,入甑蒸兩伏時後,出乾曬。使用時,勿令犯銅,餌之後噎人喉,喪人目,揀去蒲草盡了,用之。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玄參,使,一名逐馬,味苦。治暴結熱,主熱風頭痛,傷寒勞復,散瘤癭瘰癧。
  《經驗方》:治患勞人燒香法。玄參一斤,甘松六兩,為末,煉蜜一斤和勻,入瓷瓶內封閉,地中埋窨十日取出。更用灰末六兩,更煉蜜六兩,和勻,入瓶內封,更窨五日取出。燒令鼻中常聞其香,疾自愈。
  《廣利方》:治瘰癧經年,久不差。生玄參搗碎傅上,日二易之。
  秦艽音交
  寧化軍 石州 泰州 齊州
  味苦、辛,平、微溫,無毒。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痺,肢#56節痛,下水,利小便,療風無問新久,通身攣急。生飛烏山谷。二月、八月採根,暴乾。菖蒲為之使。
  《圖經》曰:秦艽,生飛烏山谷,今河陝州軍多有之。根上#57黃色,相交糾,長一尺已來,粗細不等。枝幹高五六寸,葉婆娑連莖梗,俱青色,如萵苣葉。六月開紫花,似葛花,當月結子。每於春秋採根,陰乾。
  陶隱居云:飛烏或是地名,今出甘松、龍洞、蠶陵,長大黃白色為佳。根皆作羅紋相交,中多御土,用之熟破除去。方家多作秦膠字,與獨活療風常用,道家不須爾。
  《唐本》注云:今出涇州、鄜州、岐州者良。本作札,或作糾,作膠,正作艽也。
  《日華子》云:味甘#58,冷。主傳尸骨蒸,治疳及時氣。又名秦艽,羅紋者佳。
  雷公云:凡使,秦并艽,須於腳文處認取:左文列為秦,即治疾;艽,即發腳氣。凡用秦,先以布拭上黃肉毛盡,然後用還元湯浸一宿,至明出,日乾用。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秦艽,解米脂,人食穀不充悅,畏牛乳。點食之,利大小便。差五種黃病,解酒毒,去頭風。
  蕭炳云:《本經》名秦瓜,世人以療酒黃、黃疸大效。
  《聖惠方》:治傷寒,心神熱躁,口乾煩渴。用秦艽一兩,去苗細剉,以牛乳一大盞,煎#59六分,去滓,不計時候,分溫一#60服。又方:治小便難,腹滿悶,不急療之殺人。用秦艽一兩去苗,以水一大盞,煎取七分,去滓,每於食前作兩服差#61。
  《孫真人方》:治黃疸,皮膚、眼睛赤金色,小便赤。取秦艽五兩,牛乳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消一兩服。
  百合
  滁州 成州
  味甘,平,無毒。主邪氣腹脹,心痛,利大小便,補中益氣,除浮腫臚脹,痞滿,寒熱,通身疼痛,及乳難,喉痺,止涕泪。一名重箱,一名摩羅,一名中逢花,一名強瞿。生荊州川谷。二月、八月採根,曝乾。
  《圖經》曰:百合,生荊州川谷,今近道處處有之。春生苗,高數尺。幹粗如箭,四面有葉如雞距,又似柳葉,青色,葉近莖微紫,莖端碧白。四五月開白#62花,如石榴觜而大。根如葫蒜,重疊生二三十#63。二月、八月採根,暴乾。人亦蒸食之,甚益氣。張仲景治病,有百合知母湯、百合滑石代赭湯、百合雞子湯、百合地黃湯。凡四方,病名百合,而用百合治之,不識其義。
  陶隱居云:近道處處有。根如葫蒜,數十片相累。人亦蒸煮食之,乃言初是蛇#64蚓相纏結變作之。俗人皆呼為強仇,仇即瞿也,聲之訛爾。亦堪服食。
  《唐本》注云:此藥有二種:一種細葉,花紅白色;一種葉大莖長,根粗花白,不#65入藥用。
  《日華子》云:白百合,安心定膽,益志,養五臟,治癲邪、啼泣、狂叫、驚悸,殺蠱毒,氣協、乳癰、發背及諸瘡腫,并治產後血狂#66運。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百合,使,有小毒。主百邪鬼魅,涕泣不止,除心下急滿痛,治腳氣,熱咳逆。
  《食療》云:平。主心急黃。蒸過蜜食之,作粉尤佳。紅花者名山丹,不堪食。
  《聖惠方》:治肺臟壅熱煩悶。新百合四兩,蜜半盞,和蒸令軟,時時含一棗大,咽津。又方:治傷寒,腹中滿痛。用百合一兩,炒令黃色,搗為散,不計時候,粥飲調下二錢服之。
  《孫真人食忌》云:治陰毒傷寒。煮百合濃汁,服一升良。
  《勝金方》:治耳聾疼痛。以乾百合為末,溫水調下二錢匕,食後服。
  《衍義》曰:百合,張仲景用治傷寒壞後百合病,須此也。莖高三尺許,葉如大柳葉,四向攢枝而上。其顛即有淡黃白花,四垂向下覆,長蕊。花心有檀色,每一枝顛,須五六花。紫#67色,圓如梧子,生於枝葉間。每葉一子,不在花中,此又異也。根即百合,其色白,其形如松子殼,四向攢生,中間出苗。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十二 竟
  #1治短、結氣:晦明軒本作『治風、下氣』。
  #2逆:原作『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