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草,元在草部下品。唐注以為剩出一條。詳此主療相似,其一物乎?今移附蘩蔞之下。
  白苣
  味苦,寒,一云平。主補筋骨,利五臟,開胸膈擁氣,通經脈,止脾氣,令人齒白,聰明,少睡。可常食之,患冷氣人食,即腹冷,不至苦損人。產後不可食,令人寒中,小腹痛。
  陳藏器云:白苣如萵苣,葉有白毛。
  落葵
  味酸,寒,無毒。主滑中,散熱。實,主悅澤人面。一名天葵,一名繁露。
  陶隱居云:又名承露,人家多種之。葉惟可□鮓,性冷滑,人食之,惟#16狗所嚙作瘡者,終身不差。其子紫色,女人以漬粉傅面為佳,多少入藥用。
  菫
  汁味甘,寒,無毒。主馬毒瘡,搗汁洗之并服之。菫,菜也。出《小品方》。
  《萬畢方》云:除蛇竭毒及癰腫。
  《唐本》注云:此菜野生,非人所種。俗謂之菫菜,葉似蕺,花紫色。唐本先附#17。
  《食療》云:菫菜,味苦。主寒熱,鼠瘻,瘰癧,生瘡,結核,聚氣,下瘀血。葉主霍亂,與香茙同功。蛇咬,生杵傅之,毒即出矣。又,乾末和油煎成,摩結核上,三五度差。
  蕺
  味辛,微溫。主蠼螋溺瘡,多食令人氣喘。蕺音戢。蠷音劬。螋音搜。
  《圖經》曰:蕺菜,味辛,微溫。主蠷螋溺瘡。山谷陰處濕地有之。作蔓生,莖紫赤色。葉如蕎麥而肥。山南、江左人好生食之。然不宜多食,令人氣喘乏,虛弱,損陽氣,消精髓,素有腳弱病尤忌之。一啖令人終身不愈。關中謂之菹菜者是也。古今方家亦鮮用之。
  《經驗方》:主背瘡熱腫。取汁蓋之,至瘡上開孔以歇熱毒,冷即易之,差。
  雍菜
  味甘,平,無毒。主解野葛毒,煮食之。亦生搗服之。嶺南種之,蔓生,花白,堪為菜。云南人先食雍菜,後食野葛,二物相伏,自然無苦。又,取汁滴野葛苗,當時菸死,其相殺如此。張司空云:魏武帝啖野葛至一尺。應是先食此菜也。
  苦蕒
  冷,無毒。治面目黃,強力,止困,傅蛇蟲咬。又,汁傅疔腫,即根出。蠶蛾出時,切不可取拗,令蛾子赤爛。蠶婦亦忌食。野苦蕒五六回拗後,味甘滑於家苦蕒,甚佳。
  《日華子》云:治面目黃。
  鹿角菜
  大寒,無毒、微毒。下熱風氣,療小兒骨蒸熱勞。丈夫不可久食,發痼疾,損#18經絡血氣,令人腳冷痺,損腰腎,少顏色。服石人食之,下石力也。出海州,登、萊、沂、密州并有,生海中。又能解麵熱。
  《千金方》:下熱氣。
  莙薘
  平,微毒。補中下氣,理脾氣,去頭風,利益五臟。冷氣,不可多食,動氣。先患腹冷,食必破腹。莖灰淋汁洗衣,白如玉色。
  東風菜
  味甘,寒,無毒。主風毒壅熱,頭疼目眩,肝熱眼赤,亦堪入羹臛,煮食甚美。生嶺南平澤。莖高二三尺,葉似杏葉而長,極厚軟,上有細毛。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號。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四十二 竟
  #1瓜:晦明軒本作『苦』。
  #2頃:原作『須』,據晦明軒本改。
  #3以:『以』下原衍『馬齒莧又主馬毒瘡,以水煮令服一升,并塗瘡上,濕癬白禿以』二十四字,據晦明軒本刪。
  #4清:晦明軒本作『漬』。
  #5三日:晦明軒本作『日三』。
  #6汗:原作『毛』,據晦明軒本改。
  #7熱:晦明軒本作『熟』。
  #8兵部手集:此四字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9鱔:原作『蛆』,據晦明軒本改。
  #10主胃:原作『令人』,據晦明軒本改。
  #11食: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2此:原作『只』,據晦明軒本改。
  #13作: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4食: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5一:晦明軒本作『二』。
  #16惟:晦明軒本作『為』。
  #17附:原作『注』,據晦明軒本改。
  #18損:原作『治』,據晦明軒本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