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九:原作『方』,據晦明軒本改。
  #17蘇: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18清:晦明軒本作『漬』。
  #19煮:原作「者』,據晦明軒本改。
  #20為:原脫,據晦明軒本補。
  #21大:晦明軒本作『尖』。
  #22巡:晦明軒本作『藥』。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四十二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村許洪校正
  菜部下品
  苦瓠
  味苦,寒,有毒。主大水,面目、四肢浮腫,下水,令人吐。生晉地川澤。
  《藥性論》云:瓠瓤,使。治水浮腫,面目肢節腫脹,下大水氣疾。
  陶隱居云:瓠與冬瓜氣類同輩,而有上下之殊,當是為其苦爾。今瓠自忽有苦如膽,不可食,非別生一種也。又有瓠□,亦是瓠類,小者名瓢,食之乃勝瓠。凡此等,皆利水道,所以在夏月食之,大理自不及冬瓜也。□音婁。
  《唐本》注云:瓠與冬瓜、瓠瓤全非類例,今此論性,都是瓜#1瓠□爾。陶謂瓠中苦者,大誤矣。瓠中苦者,不入藥用。冬瓜自依前說,瓠□與瓠,又須辨之。此二物苗葉相似,而實形有異,瓠味皆甜,時有苦者,而似越瓜,長者尺餘,頭尾相似。其瓠□,形狀大小非一。瓠,夏中便熟,秋末并枯;瓠□,夏末始實,秋中方熟,取其為器,經霜乃堪。瓠與甜瓠□體性相似,但味甘冷,通利水道,止渴消熱,無毒,多食令人吐。苦瓠□為療,一如《經》說,然瓠苦者不堪啖,無所主療,不入方用。而甜瓠□與瓠子,啖之俱勝冬瓜,陶言不及,乃是未悉。此等元種各別,非甘者變而為苦也。其苦瓠瓤,味苦,冷,有毒。主水腫,石淋,吐,咳嗽,囊結,疰蠱,痰飲。或服過分,令人吐利不止者,宜以黍穰灰汁解。皮又煮汁漬陰,療小便不通。
  《日華子》云:瓠,無毒,又云微毒。除煩止渴,治心熱,利小腸,潤心肺,治石淋,吐蛔蟲。
  孟詵云:瓠,冷。主消渴,惡瘡。又,患腳氣及虛脹,冷氣人不可食之,尤甚。又壓熱,服丹石人方可食,餘人不可輒食。
  《外臺秘要》云:治卒患腫滿。曾有人忽腳跌,腫漸上至膝,足不可踐地,主大水,頭面遍身大腫脹滿。苦瓠白瓤實,捻如大豆粒,以麵裹,煮一沸,空心服七枚。至午當出水一斗。三日水自出不止,大瘦乃差。三年內慎口味也。苦瓠須好者,無靨翳,細理,妍淨者,不爾有毒,不用。
  雷公云:味苦有毒。
  《經驗方》:主消渴。
  《肘後方》:療中蠱毒,吐血或下血,皆如爛肝者。苦瓠一枚,水二升,煮取一升服,立吐即愈。又方:用苦酒一升,煮令消,服,神效。
  《傷寒類要方》:治黃疸。苦葫蘆瓤,如大棗許大,以童子小便二合,浸之三兩食頃#2。收兩酸棗許,分內兩鼻中,病人深吸氣,及黃水出,良。
  馬齒莧
  主目盲,白翳,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諸蟲,止渴,破癥結,癰瘡。服之長年不白。和梳垢封疔瘡。又燒為灰二和多年醋滓,先炙療腫以封之,即根出。生搗絞汁服,當利下惡物,去白蟲。煎為膏,塗白禿。又主三十六種風結瘡,以一釜煮,澄清,內蠟三兩,重煎成膏,塗瘡上,亦服之。
  《圖經》曰:馬齒莧,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雖名莧類,而苗、葉與人莧輩都不相似。又名五行草,以其葉青、梗赤、花黃、根白、子黑也。此有二種,葉大者不堪用,葉小者為勝,云其節葉間有水銀,每乾之,十斤中得水銀八兩至十兩者。然至難燥,當以木捶搗碎,向日東作架曝之,三兩日即乾,如經年矣。入藥則去莖節,大抵能肥腸,令人不思食耳。
  陳藏器云:破痃癖,止消渴。又主馬惡瘡蟲。此物至難死,燥了致之地猶活。
  孟詵云:馬齒莧,又主馬毒瘡,以水煮,令服一升,并塗瘡上。濕癬、白禿,以#3馬齒膏和灰塗,效。治疳痢除一切風,傅杖瘡,良。及煮一碗和鹽、醋等,空腹食之,少時當出盡白蟲矣。
  《食療》云:延年益壽,明目。患濕癬,白禿,取馬齒膏塗之。若燒灰傅之,亦良。作膏主三十六種風,可取馬齒一碩,水可二碩,蠟三兩,煎之成膏。亦治疳痢,一切風。又可細切煮粥,止痢,治腹痛。
  《聖惠方》:治馬咬,毒入心。馬齒莧湯食之,差。又方:治反花瘡。用一斤燒作灰,細研,豬脂調傅之。
  《外臺秘要》:治癧。馬齒菜陰乾燒灰,臘月豬脂和。以暖泔清#4洗瘡,拭乾傅之,三日#5。
  《千金方》:治諸腋臭。馬齒草杵,以蜜和作團,紙裹之,以泥泥紙上,厚半寸,日乾,以火燒熟破,取更以少許蜜和,仍令熱,先以生布揩之,以藥夾腋下,令極痛難忍,然後以手巾勒兩臂,即差。
  《肘後方》:療豌豆瘡。馬齒草燒灰傅瘡上,根須臾逐藥出。若不出,更傅,良。
  《食醫心鏡》云:理腳氣,頭面浮腫,心腹脹滿,小便澀少。馬齒莧和少粳米、醬汁煮食之。又方:小兒血痢。取生馬齒莧絞汁一合,和蜜一匙匕,空心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