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霜後合取,置經年,破取核,水洗,燥,乃擂取人用之。冬瓜性冷利,解毒,消渴,止煩悶,直搗、絞汁服之。
《日華子》云:冬瓜,冷,無毒。除煩,治胸膈熱毒癰腫毒及蜂疔。藤燒灰,可出繡點黯,洗黑,并洗瘡疥。濕穰,亦可漱練白縑。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冬瓜練,亦可單用,味甘,平。汁#11,止煩躁熱。練,壓丹石毒,止熱渴,利小腸,能,除消渴,差五淋。
孟詵云:冬瓜,益氣耐老,除胸心滿,去頭面熱。熱者食之佳,冷者食之瘦也。
《肘後方》:治發背欲死方:取冬瓜,截去頭,合瘡上。瓜當爛,截去更合之。瓜未盡,瘡已斂小矣。即用膏養之。
《古今錄驗方》:治患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乾。冬瓜一枚,黃土泥厚裹五寸,煨令爛熟,去土絞汁服之。
《兵部手集方》:治水病初得危急。冬瓜不限多少,任吃,神效無比。
《衍義》曰:白冬瓜,一二斗許大,冬月收為菜,壓去汁,蜜煎,代果。患發背及一切癰疸,削一大塊置瘡上,熱則易之,分散熱毒氣甚良。
白瓜子
味甘,平、寒,無毒。主令人悅澤,好顏色,益氣不饑。久服輕身耐老。主除煩滿不樂,久服寒中。可作面脂,令面悅澤。一名水芝,一名白爪子。生嵩高平澤。冬瓜人也,八月採。爪,則巧切。
《圖經》曰:白瓜子,即冬瓜人也。生嵩高平澤,今在#12處有之,皆園圃所蒔。其實生苗蔓下,大者如桶而更長,皮厚而有毛,初生青綠,經霜則白者#13塗粉。其中肉及子亦白,故謂之白瓜。人家多藏蓄彌年,作菜果。入藥須霜後合取,置之經年,破出核洗,燥乃擂取人用之。亦堪單作服餌。又有末作湯飲,又作面藥,并令人顏色光澤。宗懍《荊楚歲時記》云:七月採瓜犀,以為面脂。犀,瓣也。瓤亦堪作澡豆。其肉主三焦#14渴疾,解積熱,利大小腸,壓丹石毒。
《日華子》云:冬瓜人,去皮膚風剝#15,黑,潤肌膚。
《外臺秘要》云:補肝散,治男子五勞七傷,明目。白瓜子七升,絹袋盛,絞沸湯中,三遍訖,以酢五升,浸一宿,暴乾,搗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差。
《孫真人方》:治多年損傷不差。熬瓜子末,溫酒服之。
《衍義》曰:白瓜子實,冬瓜人也,服食中亦稀用。
莧實
味甘,寒,無毒。主青盲,白翳,明目,除邪,利大小便,去寒熱,殺蛔蟲。久服益氣力,不饑輕身。一名馬莧,一名莫實,細莧亦同。生淮陽川澤及田中,葉如藍,十一月採。
《食療》云:葉,食動氣,令人煩悶,冷中損腹。不可與鱉肉同食,生鱉癥。及取鱉甲如豆片大者,以莧菜封裹之,置於土坑內,上以土蓋之,一宿盡變成鱉兒也。又,五月五日採莧菜,和馬齒莧為末,等分調,與妊娠服之,易產#16。
《衍義》曰:莧實,入藥亦稀,苗又謂之人莧,人多食之。莖高而葉紅可淹菜用。紅黃二色者、謂之紅人莧。
胡荽
味辛,溫一云微寒,微毒。消穀,治五臟,補不足,利大小腸,通小腸氣,拔四肢熱,止頭痛,療沙,豌豆瘡不出,作酒散#17之,立出,通心竅。久食令人多忘,發腋臭,腳氣,根發痼疾。子,主小兒禿瘡,油煎傅之。亦主蠱,五痔及食肉中毒下血。煮,冷取汁服。并州人呼為香荽,入藥炒用。
孫真人云:食之令人多忘,發痼疾,腋臭,□齒,口氣臭,金瘡疾。
《食療》云:平。利五臟,補筋脈。主消穀能食。若食多則令人多忘。
《外臺秘要方》:主齒疼。胡菒子五升,應是胡荽子也。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含之。
《經驗後方》:治小兒豆,欲令速出。宜用胡荽二三兩切,以酒二大盞煎令沸祆胡荽,便以物合定,不令泄氣。候冷去滓,微微從項已下噴,一身令遍,除面不噴。
《必效方》:主蠱毒神驗。以根絞計半升,和酒服之,立下。又治熱氣結滯,經年數發。以半斤,五月五日採,陰乾,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服。未差更服,春夏葉、秋冬根莖并用,亦可預備之。
《兵部手集方》:治孩子赤丹不止,以計傅之差。《譚氏》方同。
《子母秘錄方》:治肛帶出。切一升燒,以烟熏肛,即入。
菘
味甘,溫,無毒。主通利腸胃,除胸中煩,解酒渴。菘,音嵩。
《日華子》云:涼,微毒。多食發皮膚風瘙癢。梗長,葉瘦,高者為菘,葉闊厚短肥而痺及梗細者,為蕪菁葉也。
《食療》云:溫。治消渴。又發諸風冷。有熱人食之亦不發病,即明其性冷。本草云溫,未解。又,消食,亦少下氣。九英菘,出河西,葉及#18大,根亦粗長。和羊肉甚美。常食之,都不見發病。其冬月作菹,煮作羹食之,能消宿食,下氣。
《聖惠方》:治酒醉不醒。用菘菜子二合,細研,井花水一盞調,為二服。
《食醫心鏡方》:主通利腸胃,除胸中煩熱,解酒渴。菘菜二斤,煮作羹啜之,止渴。作齏菹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