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鮓鯆食之并同。又,有大患喉閉,取膽汁和白礬灰,丸之如豆顆,綿裹內喉中,良久吐惡涎沫,即喉嚨開。臘月取之。
  《海藥》云:謹按《名醫別錄》云:生廣州南海。味甘、鹹,無毒。主心氣鬼疰,蠱毒,吐血,皮上有真珠斑。
  《衍義》曰:鮫魚、沙魚皮一等,形稍異,令人取皮飾鞍、劍。餘如《經》。
  青魚
  味甘,平,無毒。肉,主腳氣濕痺。作鮓與服石人相反。眼睛,主能夜視。頭中枕,蒸取乾,代琥珀,用之摩服,主心腹痛。膽,主目暗,滴汁目中,并塗惡瘡。生江湖間。
  禹錫云:按蕭炳云:療卒氣。研服,止腹痛。可白煮吃,治腳氣腳弱。
  《日華子》云:作鯖字,平,微毒。治腳軟,煩滿,益氣力。枕用醋摩,治水氣,血氣心痛。不可同葵、蒜食之。服朮人亦勿啖也。
  紫貝
  明目,去熱毒。
  《圖經》曰:紫貝,《本經》不載所出州土。蘇恭注云:出東海及南海上,今南海多有之,即砑磥#43也。形似貝而圓,大二三寸,儋振夷黎採以為貨市,北人惟畫家用砑物。又車螯之紫者,海人亦謂之紫貝。車螯,近世治癰疽方中多用,其殼燒煅為灰,傅瘡。南海、北海皆有之,採無時。人亦食其肉,云味鹹,平,無毒。似蛤蜊,而肉堅硬不及。亦可解酒毒。不中者殼粗,不堪用。
  《唐本》注云:形似貝,圓,大二三寸。生東海及南海上,紫斑而骨白。唐本先附。
  《衍義》曰:紫貝,大二三寸,背上深紫有點,俱#44黑。《本經》以此燒存性,入瞭#45眼藥。
  緣桑螺
  主人患脫肛。燒末,和豬膏傅之,脫肛立縮。此螺全似蝸牛黃,小雨後好綠桑葉。
  《范汪方》:脫肛。緣桑樹螺燒之,以堵脂和,傅之立縮,亦可末傅之。
  蜚蝱
  味苦,微寒,有毒。主逐瘀血,破下血積,堅痞癥瘕,寒熱,通利血脈及九竅,女子月水不通,積聚,除賊血在胸腹五臟者,及喉痺結塞。生江夏川谷。五月取,腹有血者良。
  陶隱居云:此即今啖牛馬血者,伺其腹滿掩取用之,方家皆呼為蝱蟲矣。
  《唐本》注云:三蟲俱食牛馬,非獨此也,但得即堪用,何假血充然始掩取。如以義求,應如養鷹,饑則為用,若伺其飽,何能除疾爾。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蝱蟲,使,一名蜚蟲,惡麻黃。
  《日華子》云:破癥結,消積膿,墮胎。入丸散,除去翅足,炒用之。
  蜚蠊
  味鹹,寒,有毒。主血瘀癥堅,寒熱,破積聚,喉咽痺內寒#46,無子,通利血脈。生晉陽川澤及人家屋間,立秋採。
  《圖經》曰:文具木蝱條下。
  陶隱居云:形亦似□蟲而輕小能飛,舉於草中。八月、九月知寒,多入人家屋裏逃爾。有兩三種,以作廉薑氣者為真,南人亦啖之。
  《唐本》注云:此蟲,味辛辣而臭,漢中人食之,言下氣,名曰石薑,一名蠦蜰,一名負盤。《別錄》云,形似蠶蛾,腹下赤,二月、八月採,此即南人謂之滑蟲也。
  禹錫云:按《蜀本圖經》云:金州、房州等山人啖之,謂之石薑,多在林樹間百十為聚。《爾雅》云:蜚,蠦蜰。注云:蜰即負盤臭蟲。
  白魚
  味甘,平,無毒。主胃氣,開胃下食,去水氣,令人肥健。大者六七尺,色白頭昂,生江湖中。
  禹錫云:按孟詵云:白魚,主脾#47家不足氣,不堪多食,泥人心。雖不發病,終養□所食。新者好,久食令人心腹諸病。可煮炙,於蔥、醋中一兩沸食。猶少調五臟氣,理經脈。
  《日華子》云:助血脈,補肝明目。患瘡癰人不可食,甚發膿,炙瘡不發,作繪食之良。
  鱖魚
  味甘,平,無毒。主腹內惡血,益氣力,令人肥健,去腹內小蟲。背有黑點,味尤重。昔仙人劉憑,常食桂魚。今此魚猶有桂名,恐是此也。生江溪間。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微毒。益氣,治腸風瀉血。又名鱖豚、水豚。
  河豚
  味甘,溫,無毒。主補虛,去濕氣,理腰腳,去痔疾,殺蟲。江、河、淮皆有。
  陳藏器云:如鯰魚,口尖,一名鮑魚也。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河豚,有毒。又云:胡夷魚,涼,有毒。煮和禿菜食,良。毒以蘆根及橄欖等解之。肝有大毒。又名□魚、規魚、吹肚魚。
  《衍義》曰:河豚,《經》言無毒,此魚實有大毒。味雖珍,然修治不如法,食之殺人,不可不謹#48也。厚生者不食亦好。蘇子美云:河豚於此時,貴不數魚蝦。此即詩家鄙諷之言,未足全信也。然此物多怒,觸之則怒氣滿腹,翻浮水上,漁人就以物撩之,遂為人獲。橄欖并蘆根汁解其毒。
  石首魚
  味甘,無毒。頭中有石如棋子。主下石淋,磨石服之,亦燒為灰末服,和蒓菜作羹,開胃益氣。候乾食之,名為鮝音想炙食之,主消瓜成水,亦主卒腹脹,食不消,暴下痢。初出水能鳴,夜視有光。又野鴨頭中有石,云是此魚所化。生東海。
  禹錫云:按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