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用:晦明軒本作『脂』。
#36制:原作『利』,據晦明軒本改。
圖經衍義本草卷之二十八
宋通直郎辨驗藥材寇宗奭編撰
宋太醫助教辨驗藥材許洪校正
獸部中品
鹿茸
味甘、酸,溫、微溫,無毒。主漏下惡血,寒熱驚癇,益氣強志,主齒不老,療虛勞,洒洒如瘧,羸瘦,四肢酸疼,腰脊痛,小便利,泄精溺血,破留血在腹,散石淋癰腫,骨中熱疽。養骨,安胎下氣,殺鬼精物,不可近陰,令痿。久服耐老。四月、五月解角時取陰乾。使時燥。麻勃為之使。角,味鹹,無毒。主惡瘡癰腫,逐邪惡氣,留血在陰中,除小腹血急痛,腰脊痛,折傷惡血,益氣。七月採。杜仲為之使。髓,味甘,溫。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以酒和服之,良。腎,平。主補腎氣。肉,溫。補中,強五臟,益氣力。生者療口僻,割薄之。
《圖經》曰:鹿茸并角,《本經》不載所出州土,今有山林處皆有之。四月角欲生時取其茸,陰乾。以形如小紫茄子者為上,或云:茄子茸太嫩,血氣猶未具,不若分歧如馬鞍形者有力。茸不可嗅,其氣能傷人鼻。七月採角。鹿年歲久者,其角堅好,煮以為膠,入藥彌佳。今醫家多貴麋茸、麋角,力緊於鹿。《本經》自有麋脂角條在下品。
陶隱居云:野肉之中,獐鹿可食。生不膻腥。又非辰屬,八卦無主,而兼能溫補,於人即生死無尤,故道家許聽為脯,過其餘肉。雖牛、羊、雞、犬補益,充肌膚,於亡魂皆為愆責,并不足啖。
《唐本》注云:鹿茸,夏收,陰乾,百不收一,縱得一乾,臭不任用。破之火乾,大好。頭,主消渴。煎之可作膠,服之彌善。筋,主勞損續絕。骨,主虛勞。可為酒,主風補虛。髓脂,主癰腫死肌,溫中。
孟詵云:鹿茸,主益氣。不可以鼻嗅,其茸中有小白蟲,視之不見,入人鼻必為蟲顙,藥不及也。角,錯為屑,白蜜五升,淹之,微火熬令小變,暴乾#1,更搗篩服之,令人輕身益氣,強骨髓,補絕傷。又婦人夢與鬼交者,鹿角末三指一撮,和清酒服,即出鬼精。又,女子胞中餘血不盡欲死者,以清酒和鹿角灰,服方寸匕,日三夜一,甚效。鹿頭肉,主消渴,夜夢見物。又蹄肉,主腳膝疼痛。肉,主補中益氣。內又生肉,主中風,口偏不正,以生椒同搗傅之,專看正即速除之。九月以後,正月以前,堪食之也。
《日華子》云:鹿茸,補虛羸,壯筋骨,破瘀血,殺鬼精,安胎,下氣。酥炙入用。角,療患瘡癰腫熱毒等,醋摩傅。脫精尿血,夜夢鬼交,并治之,水摩服。小兒重舌,鵝口瘡、炙熨之。髓,治筋骨弱,嘔吐。地黃汁煎作膏,填骨髓。蜜煮,-壯陽,令有子。腎,補中,安五臟,壯腸氣。作酒及煮粥服。肉,無毒。補益氣,助五臟。生肉貼偏風,左患右貼,右患左貼。頭肉治煩憊,多夢。蹄治腳膝痠。又血治肺痿吐血及崩中,帶下。和酒服之,良。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鹿茸,君,味苦、辛。主補男子腰腎虛冷,腳膝無力,夜夢鬼交,精溢自出,女人崩中,漏血。炙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又主赤白帶下,入散用。鹿骨,味甘,微熱,無毒。鹿角,溫、微溫。鹿髓,無毒。
雷公云:凡使,先以天靈蓋作末,然後鋸解鹿茸作片子,以好羊脂,拌天靈蓋末,塗之於鹿茸上,慢火炙之,令內外黃脆了,用鹿皮一片裹之,安室上一宿,其藥魂歸也。至明則以慢火焙之,令脆,方搗作末用之。每五兩鹿茸,用羊脂三兩,炙盡為度。又#2制法:用黃精自然汁浸兩日夜了,漉出焙令乾,細搗用,免渴人也。鹿角,補陽勝如麋角。其角要黃色、緊重、尖好者。緣此鹿食靈草,所以異其眾鹿。其麋角頂根上有黃色毛若金線,兼傍生小尖,色蒼白者上。注《乾寧記》云:鹿與遊龍相戲,生此異角。
《聖惠方》:治腎氣虛損,耳聾。用鹿腎一對,去脂膜,切,於豉汁中,入粳米二合和煮粥,入五味如法調和。空腹食之,作羹及酒并得。
《外臺秘要》:治消腎,小便數。鹿角一具,炙令焦,搗篩。酒服方寸匕,漸漸加至一匕半。
《百一方》:若男女喜夢與鬼交通,致恍惚者方。截鹿角屑三指撮,日二服,酒下。《食療》同。
《梅師方》:治卒腰痛,暫轉不得。鹿角一枚長五寸,酒二升,燒鹿角令赤,納酒中浸一宿,飲之。
《兵部手集》:療妬乳,硬欲結膿,令消。取鹿角於右上磨取白汁塗,乾又塗,不得手近,并以人嗍卻黃水,一日許#3即散。
《產寶方》:治妊娠卒腰痛方。以鹿角截五寸,燒令爛赤,納酒一大升中侵之,冷又燒赤,又浸,如此數過,細研,空心酒調鹿角末方寸匕服。
《衍義》曰:鹿茸,他獸肉多屬十二辰及八卦。昔黃帝立子、丑等為十二辰以名月;又以名獸,配十二辰屬。故獐鹿肉為肉中第一者,避十二辰也。味亦勝他肉。三祀皆以鹿脂,其義如此。茸最難得,不破及不出卻血者,蓋其力盡在血中,獵時多有損傷故也。茸上毛先薄,以酥塗勻,於烈焰中急灼之。若不先以酥塗,恐火焰傷茸。俟毛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