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錫云:按《藥性論》云:苦柳花,使。主止血,治濕痺,四肢孿急,膝痛。
  《日華子》曰:葉治天行熱病,丁瘡,傳尸骨蒸勞,湯火瘡,毒入腹熱悶,服金石藥人發大熱悶,并下水氣。煎膏,續筋骨,長肉止痛。牙痛煎含,枝煎汁可消食也。
  《外臺秘要》:治黃疸。柳枝以水一斗,煮取濃汁半升,服令盡。
  《衍義》曰:柳華,《經》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黃蕊者也。及其華乾,絮方出,又謂之柳絮。收之,貼灸瘡及為茵褥。絮之下連小黑子,因風而起,得水濕處便生,如地丁之類,多不因種植,於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蓋亦如柳絮兼子而飛。陳藏器之說是。然古人以絮為花,陶隱居亦曰:花隨風,狀如飛雪。誤矣。《經》中有實及子汁,諸家不解,今人亦不見用。注:釋氏謂柳為尼俱律陀木,其子極細,如人妄因極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風而起。
  楝實
  味苦,寒,有小毒。主溫疾傷寒,大熱煩狂,殺三蟲,疥瘍,利小便水道。一名金鈴子,俗呼為苦楝。根,微寒。療蛔蟲,利大腸。生荊山山谷。
  《圖經》曰:楝實,即金鈴子也。生荊山山谷,今處處有之,以蜀川者為佳。木高丈餘,葉密如槐而長。三四月開花,紅紫色,芬香滿庭間。實如彈丸,生青熟黃,十二月採實。其根採無時。
  陶隱居云:處處有。俗人五月五日皆取葉佩之,云辟惡。其根以苦酒摩塗疥,甚良。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蟲。
  《唐本》注云:此有兩種:有雄有雌,雄者根赤,無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時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當取雌者。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楝實,亦可單用。主人中大熱狂,失心躁悶,作湯浴,不入湯服。
  《日華子》云:楝皮,苦,微毒。治游風熱毒,風疹惡瘡疥癩,小便#10壯熱,并煎湯浸洗。服食須是生子者#11。雌樹皮一兩,可入五十粒糯米煎煮,殺毒,瀉多以冷粥止,不瀉以熱蔥粥發。無子雄樹,吐瀉殺人。
  雷公云:凡釆得後曬乾,酒拌浸令濕,蒸,待上皮軟,剝去皮,取肉去核。勿單用。其核碎捶,用漿水煮一伏時了。如用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又花落子,謂之石茱萸。
  《外臺秘要》:治長蟲。楝實,淳苦酒中漬宿,以綿裹,塞穀道中三寸許,日易之。
  《經驗方》:小兒穀蟲,定疼痛。抵聖散:以苦楝二兩,白蕪荑半兩,為末,水一盞,末一錢,煎取二分,放冷,待發時服之。又方:治臟毒下血。以苦楝子炒令黃,為末蜜丸。米飲下十丸至二十丸,甚妙。又方:治丈夫臟氣傷,膀胱連小腸等氣。金鈴子一百個,溫湯浸過去皮,巴豆二百個捶微破,麵二升,同於銅鍋內炒,金鈴子赤熟為度,放冷取出,去核為末。每服三錢,非時熱酒、醋湯調服并得,其麵、巴豆不用也。
  椿木
  葉味苦,有毒。主洗瘡疥,風疽。水煮藥汁用之。皮,主甘□。
  樗木
  根、葉,尤良。
  《圖經》曰:椿木、樗木,舊并不載所出州土,今南北皆有之。二木形榦大抵相類,但椿木實而葉香可啖,樗木疏而氣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氣。北人呼樗為山椿,江東人呼為鬼目,葉脫處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其木最為無用,《莊子》所謂吾有大木,人謂之樗,其大本擁腫,不中繩墨,小枝曲拳,不中規矩。立於途,匠者不顧是也。并採無時。
  《唐本》注云:二樹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實為別也。
  陳藏器云:樗木,味苦,有小毒。皮主赤白久痢,口鼻中疳蟲,去疥□,主鬼疰傳尸,蠱毒下血。根皮去鬼氣,取一握細切,以童兒小便二升,豉一合,宿浸,絞取汁,溫#12一沸。三五日一度服。葉似椿,北人呼為山椿,江東人呼為虎目。葉脫處有痕,如白樗,散木也。唐本先附。
  禹錫云:按《藥性論》云:樗白皮,使,味苦,微熱,無毒。能治赤白痢,腸滑,痔疾,瀉血不住。
  蕭炳云:樗皮,主疳痢,得地榆同療之,根皮尤良,俗呼為虎眼樹。《本經》椿木,殊不相似。
  《日華子》云:樗皮,溫,無毒。止瀉及腸風,能縮小便。入藥蜜炙用。
  雷公云:椿木根,凡使根,不近西頭者上。及不用莖、葉,只用根,釆出拌生蔥蒸半日,出生蔥,細剉,用袋盛挂屋南畔,陰乾用。偏利溺澀也。
  《肘後方》:治小兒頭生白禿,髮不生出。椿、楸、桃葉心取汁,傅之,大效。
  《經驗方》:治臟毒赤白痢。香椿淨洗刷#13,剝取皮,日乾,為末。飲下一錢,立效。
  《楊氏產乳方》:療疳痢困重。樗白皮搗麵拌作小顆子。日曬少時,又拌,凡三過,水煮至熟,加盥、醋、酒亦得,頻服,多少量兒大小。
  《衍義》曰:椿木葉,椿、樗皆臭。但一種有花結子,一種無花不實。世以無花不實,木身大,其榦端直者為椿。椿用木葉。其有花而莢,木身小,榦多迂嬌#14者為樗。樗用根、葉、莢。故日未見椿上有莢者,惟樗木上有。又有樗雞,故知古人命名曰不言椿雞,而言樗雞者,以顯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