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5-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爽-第15页

矣,亦損心肺。
  石中黃子
  味甘,平,無毒。久服輕身,延年不老。此禹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也。出餘糧處有之。陶云:芝品中有石中黃子,非也。
  《圖經》曰:石中黃子,《本經》不載所生州土,云出禹餘糧處處#22有之,今惟出河中府中條山谷內。舊說是餘糧殼中未成餘糧黃濁水。今云其石形如麵劑,紫黑色,石皮內黃色者,謂之中黃。兩說小異。謹按:葛洪《抱朴子》云:石中黃子所在有之,近水之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濕不燥,打石,石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在殼,得時即當飲之,不爾,便堅凝成石,不中服也。
  《衍義》曰:石中黃子,此又字誤也。子當作水,況當條目言未成餘糧黃濁水,焉得卻名之子也?若言未乾者,亦不得謂之子也。子字乃水字無疑。又曰:太一餘糧者,則是兼石言之者也。今醫家用石中黃,只石中乾者及細末者,即便是。若用禹餘糧石,即用其殼故#23。故本條言一名石腦,須火燒醋淬。如此即是石中黃水為一等,石中黃為一等,太一餘糧為一等,斷無疑焉。
  無名異
  味甘,平。主金瘡折傷內損,止痛,生肌肉。出大食國。生於石上。狀如黑石炭,蕃人以油煉如黳石,嚼之如腸。
  《圖經》曰:無名異,出大食國,生於石上。今廣州山石中,及宜州南八里龍濟山中亦有之。黑褐色,大者如彈丸,小者如墨石子。採無時。《本經》云:味甘,平。主金瘡折傷內損,生肌肉。今云味鹹,寒。消腫毒癰疣,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別是一種。又嶺南人云:有石無名異,絕難得。有草無名異,彼人不甚貴重。豈《本經》說者為石,而今所有者為草乎?用時以醋磨塗傅所苦處。
  禹錫云:按《日華子》云:無名異,無毒。
  《衍義》曰:無名異,今《圖經》曰:《本經》云,味甘,平。治金瘡折傷,生肌肉。今云味鹹,寒。消腫毒癰腫,與《本經》所說不同,疑別是一種。今詳上文三十六字,未審今云字下,即不知是何處云也。
  黃石脂
  味苦,平,無毒。主養脾氣,安五臟,調中,大人、小兒泄痢腸澼,下膿血,去白蟲,除黃疸,癰疽蟲。久服輕身延年。生嵩高山。色如鶯雛。採無時。曾青為之使,惡細辛,畏蜚蠊。
  雷公云:凡使,須研如粉,用新汲水投於器中,攪不住手,了,傾作一盆。如此飛過三度。澄者去之,取飛過者,任入藥中使用,服之不間多少,不得食卵味。
  黑石脂
  味鹹,平,無毒。主養腎氣,強陰,主陰蝕瘡,止腸澼泄痢,療口瘡咽痛。久服益氣,不饑延年。一名石涅,一名石墨。出穎川陽城。採無時。
  陶隱居云:此五石脂如《本經》,療體亦相似,《別錄》各條,所以具載,今俗用赤石、白石二脂爾。
  《日華子》云:五色石脂,并溫,無毒。畏黃苓、大黃。
  白青
  味甘、鹹、酸,平,無毒。主明目,利九竅,耳聾,心下邪氣,令人吐,殺諸毒三蟲。久服通神明,輕身,延年不老。可消為銅劍,辟五兵。生豫章山谷。採無時。
  陶隱居云:此醫方不復用,市人亦無賣者,惟《仙經》三十六水方中時有須處。銅劍之法,具在《九元子衛》中。
  《唐本》注云:陶所云,今空青,圓如鐵珠,色白而腹不空者是也。研之色有如碧色,謂之碧青,不入畫用。無空青時,亦用之,名魚目青,以形似魚目故也。今出簡州、梓州者好。
  菩薩石
  平,無毒。解藥毒、蠱毒,及金石藥發動作癰疽渴疾,消撲損瘀血,止熱狂驚痛,通月經,解風腫,除淋,并水磨服。蛇蟲、蜂蜴、狼犬、毒箭等所傷,并末傅之,良。新補。見《日華子》。
  《衍義》曰:菩薩石,出峨媚山中,如水晶明徹,日中照出五色光,如峨媚普賢菩薩圓光,因以名之。今醫家鮮用。
  婆娑石
  主解一切藥毒,瘴疫熱悶頭痛。生南海。胡人採得之,無斑點,有金星,磨成乳汁者為上。又有豆斑石,雖亦解毒,功力不及,復有鄂綠,有文理,磨點雞熱血,當化成水是也。此即俗謂之摩娑石。
  《衍義》曰:婆娑石,今則轉為摩娑石,如淡色石綠間微有金星者佳,磨之色如淡乳汁,其味淡。又有豆斑石,亦如此石,但於石上有黑斑點,無金星。
  綠礬
  涼,無毒。治喉痺,蚛牙,口瘡及惡瘡疥癬。釀鯽魚燒灰和服,療腸風瀉血。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曰:文具附礬石條下。
  柳絮礬
  冷,無毒。消痰,治渴,潤心肺。新補。見(日華子》。
  《圖經》:文具附礬石條下
  扁青上音褊
  味甘,平,無毒。主目痛、明目,折跌,癰腫,金瘡不瘳,破積聚,解毒氣,利精神,去寒熱風痺,及丈夫莖中百病,益精。久服輕身不老。生朱崖山谷、武都、朱音殊提音持。採無時。
  陶隱居云:《仙經》俗方都無用者。朱崖郡先屬交州,在南海中,晉代省之。朱提郡今屬寧州。
  禹錫云:按吳氏云:扁青,神農、雷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