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心腹俱脹痛,短氣欲死,或已絕。桂二兩,切,以水一升二合,煮取八#7合,去滓,頓服。又方:治中風,四肢逆冷,吐清水,宛轉啼呼者。取二兩□咀,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適寒溫盡服。
  《梅師方》:蜀椒閉口者有#8毒,誤食之,便氣欲絕,或下白沫,身體冷急。煎桂汁服之,多飲冷水一二升,忽食飲吐漿,煎濃豉汁頓服之。又方:治產後血泄不禁止,餘血彌痛兼塊。桂心、乾薑等分,為末,空心酒調服方寸匕。
  《抱朴子》云:桂可以合蔥涕蒸作水,亦可以竹瀝合餌之,亦可以龜腦和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長生不死。又云:趙他子服桂二十年,足下毛生,日行五百里,力舉千斤。
  牡桂
  味辛,溫,無毒。主上氣咳逆,結氣,喉痺,吐吸,心痛,脅風脅痛:溫筋通脈,止煩出汗,利關節,補中益氣。久服通神,輕身不老。生南海山谷。
  菌桂
  味辛,溫,無毒。主百病,養精神,和顏色,為諸藥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面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生交趾、桂林山谷岩崖間,無骨,正圓如竹。立秋採。
  《圖經》曰:文具桂條。
  《列仙傳》曰:范蠡好食桂,飲水討藥,人世世見之。又曰:桂父,象林人,常服桂皮、葉,以龜腦和服之。韓終《釆藥詩》曰:暗河之桂,實大如粟;得而食之,後天而老。
  《別說》云:今交、廣商人所販,及醫家見用,唯陳藏器一說最近。然筒厚實,氣味重者,宜入治臟及下焦藥;輕薄者,宜入治頭目發散藥。故《本經》以菌桂養精神,以牡桂利關節,仲景《傷寒論》發汗用桂枝,桂枝者枝條,非身幹也。取其輕薄而能發散。又有一種柳桂,乃桂之嫩小枝條也。尤宜入上焦藥。
  《衍義》曰:桂,大熱。《素問》云:辛甘發散為陽。故漢張仲景桂枝湯,治傷寒表虛,皆須此藥,是專用辛甘之意也。本草第一又云:療寒以熱藥。故知三種之桂,不取菌桂、牡桂者,蓋此二種,性止溫而已,不可以治風寒之病。獨有一字桂,《本經》言甘、辛,大熱,此正合《素問》辛甘發散為陽之說,尤知菌、牡二桂不及也。然《本經》止言桂,仲景又言桂枝者,蓋亦取其枝上皮,其木身粗厚處,亦不中用。今又謂之官桂,不知緣何而立名?慮後世為別物,故書之。又有桂心,此則諸桂之心,不若一字桂也。
  松脂
  味苦、甘,溫,無毒。主疽,惡瘡,頭瘍,白禿,疥瘙風氣,安五臟,除熱,胃中伏熱,咽乾,消渴,及風痺死肌。煉之令白。其赤者主惡痺。久服輕身,不老延年,一名松膏,一名松肪。生太山山谷。六月採。
  松實:味苦,溫,無毒。主風痺寒氣,虛羸少氣,補不足。九月採,陰乾。
  松葉:味苦,溫。主風濕瘡,生毛髮,安五臟,守中,不饑延年。禹錫等按:《日華子》:松葉,無毒。
  松節:溫。主百節久風,風虛,腳痺疼痛。
  松根白皮:主辟穀不饑。
  《圖經》曰:松脂,生太山山谷,今處處有之。其用以通明如薰陸香顆者為勝。道人服餌,或合茯苓、松柏實、菊花作丸,皆先煉治。其法用大釜加水置甑,用白茅藉甑底,又加黃砂於茅上,厚寸許可矣。然後布松脂於上,炊以桑薪,湯若減即添熱水,常令滿。候松脂盡入釜中,乃出之,投於冷水,既凝又蒸,如此三過,其白如玉,然後入藥,亦可單服。其實及根白皮,古亦有服食法,但今松實多作果品,餘不聞堪入藥。其花上黃粉名松黃,山人及時拂取,作湯點之甚佳,但不堪停久。
  陶隱居云:採煉松脂法,并在服食方中,以桑灰汁或酒煮軟,挼內寒水中數十過,白滑則可用。其有自流出者,乃勝於鑿樹及煮用膏也。其實不可多得,推#10葉止是斷穀所宜,細切如粟,以水及麵飲服之。亦有陰乾搗為屑,丸服者。人患惡病,服此無不差。比來苦腳弱人,釀松節酒亦皆愈。松、柏皆有脂潤,又凌冬不凋,理為佳物,但人多輕忽近易之爾。
  禹錫云:按《藥性論》:松脂,使,味甘,平。殺蟲用之。主耳聾,牙有蚛孔,少許咬#11之不落,蟲自死,能貼諸瘡膿血,煎膏生肌止痛,掏風。
  蕭炳云:又有五葉者,一叢五葉如釵,名五粒松,道家服食絕粒,子如巴豆,新羅往往進之。
  《日華子》云:松脂,潤心肺,下氣,除邪,煎膏治瘻爛,排膿。又云:松葉,暖,無毒。炙罯凍瘡,風濕瘡佳。又云:松節,無毒。治腳軟,骨節風。又云:松根白皮,味苦,溫,無毒。補五勞,益氣。
  《聖惠方》:絕穀升仙不食法:取松實搗為膏,酒調下三錢,日三。則不饑渴飲水,勿食他物,百日身輕,日行五百里。又方:服松葉,令人不老,身生綠毛,輕身益氣,久服不已。絕穀不饑渴,松葉不以多少,細切更研,每日食前以酒調下二錢,亦可粥汁服之。初服稍難,久自便矣。
  《外臺秘要》:《集驗》療齲齒。取松脂如錐,注齲孔內,須臾齲蟲緣松脂出。《梅師方》同。又方:治惡風疾。松脂煉,投冷水中,二十遍,蜜丸。服三兩,饑即服之,日三,鼻柱斷離者,二百日瘥。斷鹽及房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