莖虛軟,根可生用,不入方藥。
  《藥性論》云:甘蕉根,搗傅一切癰腫上,乾即更上,無不瘥者。
  《日華子》云:生芭蕉根,治天行熱狂,煩間消渴,患癰毒并金石發熱悶口乾人。并絞汁服,及梳頭長益髮,腫毒,游風,風疹,頭痛,并研罯傅。又云:芭蕉油,冷,無毒。治頭風熱并女人髮落,止煩渴及湯火瘡。
  《圖經》曰:甘蕉根,舊不著所出州郡。陶隱居云:本出廣州,江東并有。根、葉無異,惟子不堪食。今出二廣、閩中、川蜀者有花,閩、廣者實極美,可啖。他處雖多,而作花者亦少,近歲都下,往往種之甚盛,皆芭蕉也。蕉類亦多,此云甘蕉,乃是有子者,葉大抵與芭蕉相類,但其卷心中抽稈作花,初生大萼,如倒垂菡萏,有十數層,層皆作瓣,慚大則花出瓣中,極繁盛。紅者如火炬,謂之紅蕉。白者如蠟色,謂之水蕉。其花大類象牙,故謂之牙蕉。其實亦有青、黃之別,品類亦多,食之大甘美。亦可暴乾寄遠,北土得之,以為珍果。閩人灰埋其皮,令錫滑,績以為布,如古之錫衰焉。其根極冷,搗汁以傅腫毒,蓐婦血妨,亦可飲之。又芭蕉根,性亦相類,俚醫以治時疾,狂熱及消渴,金石發動躁熱,并可飲其汁。又芭蕉油治暗風癇病,涎作暈悶欲倒者,飲之得吐便瘥,極有奇效。取之用竹筒插皮中,如取漆法。
  《食療》:主黃疸。子,生食大寒。止渴潤肺,發冷病。蒸熟暴之令口開,拍取人食之。性寒,通血脈,填骨髓。
  《百一方》:發背欲死也,取根搗塗之。
  《子母秘錄》:治小兒赤遊,行於上下,至心即死。搗芭蕉根汁煎,塗之。
  《衍義》曰:芭蕉,三年已上,即有花自心中出,一莖止一花,全如蓮花。葉亦相似,但其色微黃綠,從下脫葉。花心但向上生,常如蓮樣,然未嘗見其花心,剖而示之亦無蕊,悉是葉,但花頭常下垂。每一朵,自中夏開,直至中秋後方盡。凡三葉開則三葉脫落。北地惜其種,人故少用。縷其苗為布。取汁,婦人塗髮令黑。餘說如《經》。
  蘆根
  味甘,寒。主消渴,客熱,止小便利。
  陶隱居云:當掘取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也。
  《唐本》注云:此草根,療嘔逆不下食,胃中熱,傷寒患者彌良。其花名蓬蕽音農,水煮汁服,主霍亂大善,用有驗也。
  禹錫等按:《藥性論》云:蘆根,使,無毒。能解大熱,開胃,治噎喊不止。
  《日華子》云:治寒熱,時疾,煩悶,妊孕人心熱,并瀉痢人渴。
  《圖經》曰:蘆根,舊不載所出州土,今在處有之,生下濕陂澤中。其狀都似竹,而葉抱莖生,無枝。花白作穗若茅花。根亦若竹根而節疏。二月、八月採,日乾。用之當極取水底甘辛者,其露出及浮水中者,并不堪用。謹按《爾雅》謂:蘆根為葭華。郭璞云:蘆,葦也,葦即蘆之成者,謂蒹為蒹,與廉同,蒹似雈音完而細長,高數尺,江東人呼為蒹。藡與荻同,荻者謂菼他敢切,為薍五芭切。薍似葦而小,中實,江東呼為烏蓲音丘者,或謂之荻。荻至秋堅成,即謂之雈,其芭皆名苕徒雕切,其萌笋皆名虇音綣。若然,所謂蘆葦,通一物也。所謂廉,今作蒹者是也。所言菼,人以當薪爨者是也。今人罕能別蒹菼與蘆葦。又北人以葦與蘆為二物。水傍下濕所生者皆名葦;其細不及指,人家池圃所植者為蘆。其幹差大,深碧色者,謂之碧蘆,亦難得。然則本草所用蘆,今北地謂葦者,皆可通用也。古方多單用。葛洪療嘔噦。切根水煮,頓服一升。《必效方》以童子小便煮服,不過三升差。其蓬茸,主卒得霍亂,氣息危急者。取一把煮濃汁,頓服二升瘥。兼主魚蟹中毒,服之尤佳。其笋,味小苦,堪食。法如竹笋,但極冷耳。
  《唐本》:餘生下濕地。莖、葉似竹,花若荻花,二月、八月採根;日乾用之。
  雷公云:凡使,須要逆水蘆。其根逆水生并黃泡肥厚者,味甘,採得後去節須并上赤黃了,細剉用。
  《聖惠方》:治食馬肉中毒,癢痛。蘆根五兩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千金方》:治乾嘔噦,若手足厥冷。蘆根三斤濃煮汁,飲之。
  《肘後方》:食鱸魚肝,鯸鮧魚中毒。剉蘆根煮汁一二升,飲之。
  《梅師方》;食狗肉不消,心下堅,或脹口乾,忽發熱妄語。煮蘆根飲之。
  《金匱主函方》:治五噎心膈氣滯煩悶,吐逆不下食。蘆根五兩剉,水三大盞,煮取二盞,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鬼臼
  味辛,溫、微溫,有毒。主殺蠱毒,鬼疰精物,辟惡氣不祥,逐邪,解百毒,療咳嗽喉結,風邪煩惑,失魄妄見,去目中膚翳,殺大毒,不入湯。一名爵犀,一名馬目毒公,一名九臼,一名天臼,一名解毒。生九真山谷及冤句。二月、八月採根。畏垣衣。
  陶隱居云:鬼臼如射干,白而味甘,溫,有毒。主風邪,鬼疰,蠱毒,九臼相連,有毛者良。一名九臼,生山谷,八月採,陰乾。又似鉤吻。今馬目毒公如黃精,根臼處似馬眼而柔潤。鬼臼似射干、朮輩,有兩種:出錢塘、近道者,味甘,上有叢毛,最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