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3-道藏 -01-正统道藏洞神部

225-正统道藏洞神部灵图类-图经衍义本草-宋-寇宗爽-第127页

丸。平明微利惡物,如青濃桃膠,即是風毒積滯也。如未動,夜再服一百丸。取下後,吃粥藥補之。一月仍常服溫補藥。孫兆放杖丸同。
  崔氏《海上集》:威靈仙去眾風,通十二經脈,此藥朝服暮效,疏宣五臟冷膿宿水變病,微利不瀉人。服此四肢輕健,手足溫暖,并得清涼。時商州有人患重足不履地,經十年不差。忽遇新羅僧見云:此疾有藥可理,遂入山求之,遣服數日,平復,後留此藥名而去。此藥治丈夫、婦人中風不語,手足不隨,口眼喎邪,筋骨節風,胎風頭風,暗風心風,風狂人,傷寒頭痛,鼻清涕,服經二度,傷寒即止,頭旋目眩,白瘕風,極治大風,皮膚風癢,大毒熱毒風瘡,深治勞疾,連腰骨節風,繞腕風,言語澀滯,痰積,宣通五臟,腹內宿滯,心頭痰水,膀胱宿膿,口中涎水,好#19吃茶滓,手足頑痺,冷熱氣壅,腰膝疼痛,久立不得,浮氣瘴氣,憎寒壯熱,頭痛尤甚,攻耳成膿而聾。又衝眼赤,大小腸秘,服此立通。飲食即住,黃疸,黑疸,面無顏色,瘰癧遍項,產後閉澀,背腰痛,曾經損墜,心痛,注氣膈氣,冷氣攻衝,腎臟風壅,腹肚脹滿,頭面浮腫,注毒脾、肺氣,痰熱咳嗽氣急,坐臥不安,疥癬等瘡,婦人月水不來,動經多日,血氣衝心,陰汗盜汗,鴉臭穢甚,氣息不堪,勤服威靈仙,更用熱湯,盡日頻洗,朝以苦唾調藥塗身上內外,每日一次,塗之當得平愈。孩兒無辜,令母含藥灌之,痔疾閉澀,氣痢絞結,并皆治之。威靈仙一味洗焙為末,好酒和令微濕,入竹筒內,牢塞口,九蒸九暴。如乾,添酒重晒之,以白飯#20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湯酒下。
  《衍義》曰:威靈仙,治腸風。根性快,多服疏人五臟真氣。
  牽牛子
  味苦,寒,有毒。主下氣,療腳滿水腫,除風毒,利小便。
  陶隱居云:作藤生,花狀如藊豆,黃色。子作小房,實黑色,形如毬子核。比來服之,以療腳備氣急,得小便利,無不差。此藥始出田野,人牽牛易藥,故以名之。又有一種草,葉上有三白點,俗因以名三白草。其根以療腳下氣,亦甚有驗。
  《唐本》注云:此花似旋葍花,作碧色,又不黃,不似藊豆。其三白草,有三黑點,非白也,古人秘之,隱黑為白爾。陶不見,但聞而傳之,謂實白點。今注:此藥蔓生,花如鼓子花而稍大,作碧色,子有黃殼作小房,實黑,稍類蕎麥。比來服之,以療腳腫滿,氣急,利水道,無不差者。
  禹錫等按:《蜀本圖經》云:苗蔓生,花碧色,子若蕎麥,三棱黑色,九月已後收子。所在有之。
  《藥性論》云:牽牛子,使,味甘,有小毒。能治痃癖氣塊,利大小便,除水氣虛腫,落胎。
  《日華子》云:味苦、□,得青木香、乾薑良。取腰痛,下冷膿,瀉蠱毒藥,并一切氣壅滯。
  《圖經》曰:牽牛子,舊不著所出州土,今處處有之。二月種子,三月生苗,作藤蔓繞籬墻,高者或三二丈。其葉青,有三尖角。七月生花,微紅帶碧色,似鼓子花而大。八月結實,外有白皮,裹作毬,每毬內有子四五枚,如蕎麥大,有三棱,有黑白二種,九月後收之。又名金鈴。段成式《酉陽雜俎》云:盆甑草即牽牛子也。秋節後斷之,狀如盆甑,其中子似龜,蔓如山芋,即此。
  雷公云:草金鈴,牽牛子是也。凡使,其藥秋末即有實,冬收之。凡使曬乾#21,卻以水中淘,浮者去之,取沉者驪乾,拌酒蒸,從巳至未,曬乾,臨用舂去黑皮用。
  《食療》云:多食稍冷,和山茱萸服之,去水病。
  《聖惠方》:治水氣遍身浮腫,氣促,坐臥不得。用牽牛子二兩,微炒,搗細末,烏#22牛尿浸一宿,平旦入蔥白一握,煎十餘沸去滓。空心分為二服,水從小便中下。
  《肘後方》:治風毒腳氣,若脛已滿,捻之沒指者。取牽牛子搗,蜜丸如小豆大。每服五丸,生薑湯下,取令小便利亦可止。
  《斗門方》:治風氣所攻,臟腑積滯。用牽牛子以童子小便浸一宿後,長流水上洗半日,卻用生絹袋盛,挂於當風處令好乾。每日鹽湯下三十粒。極能搜風,亦善消虛腫。久服令人體清爽。
  《王氏博濟》:治三焦氣不順,胸膈壅塞,頭昏目眩,涕唾痰涎,精神不爽。利膈丸:牽牛子四兩,半生半熟,不蛀皂莢塗酥炙二兩,為末,生薑自然汁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23十丸,荊芥湯下。又方:治產前滑胎。牽牛子一兩,赤土少許,研令極細。每覺轉痛頻,煎白榆皮湯調下一錢匕。又方:治男子、婦人五般積氣成聚。黑牽牛一斤,生搗末八兩,餘滓於新瓦上炒香熟,放冷再搗取四兩熟末十二兩拌勻,煉蜜和丸如桐子大。患積氣至重者三五十丸,煎陳橘皮、生薑湯下,臨臥空心服之。如二更至三更已來藥行時效應未動,再與三十丸投之,轉下積聚之物。常服十丸至十五丸,行氣甚妙。小兒十五已下至七歲已上,服五丸至七丸,年及五十已上不請服。
  《簡要濟眾》:治大便澀不通。牽牛子半生半熟,搗為散。每服二錢,煎薑湯調下。如未通再服,及以熱茶調下,量虛實,無時候,加減服之。
  《衍義》曰:牽牛子,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