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鴨卵大塊,水煮服之。
  《聖惠方》:治乳石發動,小便淋澀不通,心神悶亂。用船底青苔如半雞子大,以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日三四服。
  《子母秘錄》:小兒赤遊,行於體上下,至心即死。水中苔搗末,傅上良。
  紅豆蔻
  味辛,溫,無毒。主腸虛水瀉,心腹攪痛,霍亂,嘔吐酸水,解酒毒。不宜多服,令人舌粗,不思飲食。云是高良薑子,其苗如蘆,葉似薑,花作穗,嫩葉卷而生微帶紅色。生南海諸谷。今附。
  禹錫等按:《藥性論》云:紅豆蔻亦可單用,味苦、辛。能治冷氣腹痛,消瘴霧氣毒,去宿食,溫腹腸,吐瀉痢疾。
  《海藥》云:擇嫩者,加入鹽,櫐櫐作朵不散落,須以朱槿染令色深,善醒於醉,解酒毒。此外無諸要使也。
  蒔蘿
  廣州
  味辛,溫,無毒。主小兒氣脹,霍亂吐逆,腹冷,食不下,兩肋痞滿。生佛誓國,如馬芹子,辛香。亦名慈謀勒。今附。
  禹錫等按:《日華子》云:健脾,開胃氣,溫腸,殺魚肉毒,補水臟及壯筋骨,治腎氣。
  《海藥》云:謹按《廣州記》云:生波斯國。馬芹子即黑色而重,蒔蘿子即褐色而輕。主膈氣,消食溫胃,善滋食味,多食無損,即不可與阿魏同合,奪其味耳。
  《圖經》曰:蒔蘿,今嶺南及近道皆有之。三四月生苗,花、實大類蛇床而香辛。六七月採實。今人多以和五味,不聞入藥用。
  艾蒳香
  味甘,溫,無毒。去惡氣,殺蟲,主腹冷泄痢。《廣志》曰:出西國,似細艾。又有松樹皮綠衣,亦名艾納。可以和合諸香,燒之能聚其烟,青白不散,而與此不同也。今附。
  禹錫等按:古樂府詩云:行胡從何方,列國持何來,氍□毾□五木香,迷迭艾蒳與都梁。是也。
  陳藏器云:主癬,辟蛀。
  《海藥》云:謹按《廣志》云:生剽國,溫,平。主傷寒,五泄,主心腹注氣,下寸白,止腸鳴。燒之,辟瘟疫,合整#35窠,浴#36氣甚良。
  甘松香
  文州
  味甘,溫,無毒。主惡氣,卒心腹痛滿,兼用合諸香,叢生,葉細。《廣志》云:甘松香出姑臧。今附。
  禹錫等按:《日華子》云:治心腹脹,下氣。作浴湯,令人身香。
  《圖經》曰:甘松香,出姑臧,今黔、蜀州郡及遼州亦有之。叢生山野,葉細如茅草,根極繁密,八月採,作浴湯,令人體香。
  陳藏器云:叢生,葉細,出涼州。
  《海藥》云:謹按《廣志》云:生源州,苗細引蔓而生。又陳氏云:主黑皮□,風疳齒□,野雞痔。得白芷、附子良。和合諸香及裛衣妙也。
  垣衣
  味酸,無毒。主黃瘇#37心煩,咳逆血氣,暴熱在腸胃,金瘡內寒#38。久服補中益氣,長肌好顏色。一名昔邪,一名烏韭,一名垣贏,一名天韭,一名鼠韭。生古垣墻陰或屋上。三月三、日採,陰乾。
  陶隱居云:方藥不甚用,俗中少見有者,《離騷》亦有昔邪。或云即是天蒜耳。
  《唐本》注云:此即古墻北陰青苔衣也。其生石上者名昔邪,一名烏韭。江南少墻,陶故云少見。《本經》載之,屋上者名屋遊。在下品,形并相似,為療略同。《別錄》云:主暴風口噤,金瘡,酒漬服之效。
  禹錫等按:《日華子》云:垣衣,冷。又云:地衣,冷,微毒。治卒心痛,中惡。以人垢膩為丸,服七粒。此是陰濕地被日曬起苔蘚是也,并生油調,傅馬反花瘡甚良。
  《圖經》曰:文具海藻條下。
  陟釐音離
  味甘,大溫,無毒。主心腹大寒,溫中消穀,強胃氣,止泄痢。生江南池澤。
  陶隱居云:此即南人用作紙者,方家惟合斷下藥用之。
  《唐本》注云:此物乃水中苔,今取以為紙,名苔紙,青黃色,體澀。《小品方》云:水中粗苔也。范東陽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綠色。
  《藥對》云:河中側梨。側梨、陟釐,聲相近也。王子年《拾遺》云:張華撰《博物志》上晉武帝,嫌繁,命削之,賜華側理紙萬張。子年云:陟釐紙也,此紙以水苔為之,溪人語訛,謂之側理也。
  今按:《別本》注云:此即石髮也。色類似苔,而粗澀為異。且水苔性冷,陟釐甘溫,明其陟釐與苔全異也。澤中石上名陟釐,浮水中者名苔耳。
  《圖經》曰:文具海藻條下#39。
  《衍義》曰:陟釐,今人事治音池為苔脯堪啖,京城市中甚多。然治渴疾,仍須禁食鹽。餘方家亦#40罕用。
  鳧葵
  味甘,冷,無毒。主消渴,去熱淋,利小便。生水中,即莕音杏菜也。一名接俞。
  《唐本》注云:南人名豬蒓,堪食。有名未用條中載也。
  今按:《別本》注云:即荇菜也,生水中。菜似蒓,莖澀,根極長。江南人多食。云是豬蒓,與絲蒓并一種,以春夏細長肥滑為絲蒓,至冬短為豬蒓,亦呼為龜蒓。比與鳧葵殊不相似也。南人搗汁服之,療寒熱也。唐本先附。
  禹錫等按#41:《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