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延命錄》。梁·陶弘景撰。二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方法類。參校版本:一、《雲笈七籤》,收入該書卷三十三。二、《道藏精華錄》本,收入該書第二集。
養性延命錄序
夫稟氣含靈,唯人為貴#1人所貴者,蓋貴為生。生者神之本,形者神之具。神大用則竭,形大勞則斃。若能游心虛靜,息慮無為,服元氣於子後,時導引於閑室,攝養無虧,兼餌良藥,則百年耆壽,是常分也。如恣意以耽聲色,役智而圖富貴,得喪恆切於懷#2,躁撓未能自遣,不拘禮度,飲食無節,如斯之流,寧免夭傷之患也。
余因止觀微暇,聊復披覽《養生要集》。其集乃錢彥、張湛道林之徒,翟平、黃山之輩,咸是好事英奇,志在寶育,或鳩集仙經真人壽考之規,或得採彭鏗老君長齡之術,上自農黃以來,下及魏晉之際,但有益於養生及招損於後患#3,諸本先皆記錄,今略取要法,刪棄繁蕪,類聚篇題,分為上下兩卷,卷有三篇,號為《養性延命錄》,擬補助於有綠,冀憑綠以濟物耳。或云此書孫思邈所集。
#1為:《雲笈七籤》作『於』。
#2得喪怛切於懷:《雲笈七籤》作『得喪縈於懷抱』。
#3及招損於後患:《雲笈七籤》作『乃無損於後患』。
養性延命錄卷上
華陽陶隱居集
教誠篇第一
《神農經》曰:食穀者,智慧聰明。食石者,肥澤不老。謂煉五石也。食芝者,延年不死。食元氣者,地不能埋,天不能殺。是故食藥者,與天相異,日月並列。
《混元道經》曰:谷神不死,河上公曰:谷,養也,能養神則不死。神為五藏之神。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腎藏精,脾藏志。五藏盡傷,則五神去。是謂玄牝。言不死之道,在於玄牝。玄,天也,天於人為鼻。牝,地也,地於人為口。天食人以五氣,從鼻入藏於心。五氣清微,為精神、聰明、音聲、五性。其鬼日魂。魂者,雄也。出入人鼻,與天通戶故鼻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從口入藏於胃。五味濁滯,為形骸、骨肉、血脈、六情。其鬼日魄。魄者,雌也。出入於口,與地通,故口為牝也。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根,原也。言鼻口之門,乃是天地之元氣,所從往來也。綿綿若存,鼻口呼嗡喘息,當綿綿微妙,若可存,復若無有也。用之不勤。用氣當寬舒,不當急疾、勤勞。
《混元道德經》曰:出生謂情慾出於五內,魂定魄靜,故生也入死謂情慾入於胸臆,精散神惑,故死也。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言生死之類,各十有三,謂之九家而四關也。其生也,目不妄視,耳不妄總,鼻不妄噢,口不妄言,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人之生也,動皆之死地十有三。人欲求生,動作反之,十有三之死地。夫何故?以其求生之厚也。所以動之死地者,以其求生之活之太厚也。遠道反天,妄行失紀。
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以其不犯上十有三之死地也。
《莊子·養生篇》曰:吾生也有涯,向秀曰:生之所察一各有極#1也。而智也無涯。嵇康曰:夫不慮而欲,性之動也。識而發感,智之用也。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無餘智,從感不求,倦而不已。故世之所患,但在於智困,不在性動也。以有涯隨無涯,殆已;郭象曰:以有限之性尋無趣之智,安得而不困哉。已而為智者,殆而已矣。向秀曰:已困於智矣。又為智以攻之者,又殆矣。
《莊子》曰:達生之情者,不務生之所無以為;向秀曰:生之所無以為者,性之事也。張湛曰:生理自全,為分外所為,此是以有涯隨無涯也。達命之情者,不務智之所無奈何。向秀曰:命盡而死者是。張湛曰:乘生順之理,窮所察分,豈智所知何也。
《列子》曰:少不勤行,壯不競時,長而安貧,老而寡欲,閑心勞形,養生之方也。
《列子》曰:一體之盈虛,消息皆通於天地,應於萬類。張湛曰:人與陰陽通氣。和之於始,和之於終,靜神滅想,生之道也。始終和,則神志#2不散。
《混元妙真經》曰:人常失道,非道失人。人常去生,非生去人。故雜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己失生,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
《黃老經玄示》曰:天道施化,與萬物無窮;人道施化,形神消亡。轉神施精,精竭故衰。形本生精,精生於神。不以生施,故能與天合德;不與神化,故能與道同式。
《玄示》曰:以形化者,尸解之類。神與形離,二者不俱,遂象飛烏入海為蛤,而隨季秋陰陽之氣。以氣化者,生可冀也;以形化者,甚可畏也。
嚴君平《老子指歸》曰:游心於虛靜,結志於微妙,委慮於無欲,歸計#3於無為,故能達生延命,與道為久。
《大有經》曰:或疑者云,始同起於無外,終受氣於陰陽,載形魄於天地,資生長於食息,而有愚有智,有強有弱,有壽有夭,天耶?人耶?解者曰:夫形生愚智,天也。強弱壽夭,人也。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始而胎氣充實,生而乳食有餘,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