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此切示下手工夫。不是印证。正是指点初心。须向一门深入耳。忠恕真实贯得去。亦是有个省处。乃能如此答话。然不可便作传道看。颜子既没。孔子之道的无正传。否。则两叹今也则亡。岂是诳语。
  
  【补注】一者不变之体。自二而十而百而千而万。乃至无量数。皆随缘之用。其体皆一也。全性起修。全修显性。故曰一以贯之。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字。形容君子小人心事。曲尽其致。喻义。故利亦是义。喻利。故义亦是利。释门中发菩提心者。世法亦成佛法。名利未忘者。佛法亦成世法。可为同喻。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方是惭愧二字实义。方是三人行必有我师。方可云尽大地无不是药。此圣贤佛祖总诀也。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始终只一几谏。几谏。只是敬父母。故期之以圣贤。不违不怨。只是到底敬父母。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方。法也。为法故游。不为余事也。不远游句。单约父母在说。游必有方。则通于存没矣。
  
  【补注】所事非主。所学非师。所交非友。所行非义。皆非方也。游必有方。所以慰亲心也。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喜惧处。正是知处。不喜不惧。便是不知。
  
  【补注】知父母恩深。生死事大。亲爱别离。无能免者。安得不惧。大慈菩萨偈云。骨肉恩情相爱。难期白首团圆。几多强壮亡身。更有婴孩命尽。劝念阿弥陀佛。七宝池中化生。聚会永无别离。万劫长生快乐。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观心为要。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讷言敏行。只是一事。观欲字而字。便知。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千里比肩。百世接踵。 卓吾云。有一善端。众善毕至。方外史曰。此约观心释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辱。则不能事其君。疏。则不能交其友。不数。正是纳忠尽谊之法。非为求荣求亲而已。亦非当去当止之谓。
  
  
  【公冶长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曰非其罪。曰免于刑戮。只论立身。不论遇境。今人还知此意否。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卓吾云。把子贱来做一尊贤取友的榜样。非特赞子贱已也。
  
  【补注】为政在得人。自用则小。子贱尊贤取友故鸣琴而治。诚君国子民者之榜样也。鲁无君子者。谓在上位而不能尊贤取友。则皆窃位之小人也。斯焉取斯者。叹鲁不能用子贱相一国。而使之沉沦于下邑也。鲁之君臣。知孔子圣人而不能用。岂得谓有君子乎。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卓吾批问处云。也自负。方外史曰。只因子贡自负。所以但成一器。不能到君子不器地位。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不知其仁。谓佞者本具仁理。而全不自知。可见佞之为害甚也。
  
  【补注】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不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间伦下之。吾不可以不赏。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不仁可以亡国。何有于鼓。故孔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焉用佞乎。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唯其信有斯事。所以愈觉未能信也。今之硬作主宰。错下承当者。皆未具信根故耳。寡过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