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教之事耳。若知克己复礼为仁。则知实智。若知随时损益之致。则知权智。既知权实二智。则知来之道。不外此矣。言近指远。善哉善哉。
  
  【补注】礼。有理有事。不可损益者。理也。所可损益者。事也。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骂得痛切。激动良心。
  
  
    【八佾第三】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卓吾云。季氏要哭。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卓吾云。三家要笑。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世人虽甘心为不仁。未有肯甘弃礼乐者。但既弃仁。即弃礼乐。故就其不肯弃礼乐处。唤醒之也。卓吾云。季氏三家。哭不得。笑不得。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俭非礼之本。而近于本。故就此指点。庶可悟本。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此痛哭流涕之言也。呜呼。可以中国而不如夷乎。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卓吾云。季氏闻之。不胜扯淡。便是夫子救季氏处。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必也射乎。正是君子无所争处。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素以为绚。谓倩盼是天成之美。不假脂粉。自称绝色也。人巧终逊天工。故曰绘事后素。后者。落在第二义之谓。非素质后加五采之解。礼后乎者。直斥后进之礼为不足贵。亦非先后之后。卓吾云。与言诗。非许可子夏也。正是救礼苦心处。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无限感慨。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方外史曰。禅自白椎而往者。吾不欲闻之矣。教自击鼓而往者。吾不欲听之矣。律自发心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呜呼。古今同一痛心事。世出世法。同一流弊。奈之何哉。
  
  【补注】当与三家者以雍彻章合看。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程季清曰。王者于天下大定之后。方行禘礼。尔时九州之方物。毕贡于前。历代之灵爽。尽格于庙。可谓竖穷横徧。互幽彻明。浃上洽下。无一事一物。不罗列于现前一刹那际矣。示天下如指其掌。不亦宜乎。方外史曰。既云不知。又指其掌。所谓此处无银三十两也。
  
  【补注】庄子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此本性一体之说也。知神人之一体。为万物而报恩。其知禘与一切祭之说矣。若杀生以祭神。行私而求福。则获罪于天。无所祷也。昔人有埋金而榜之者曰。此处无银三十两。蕅师盖借以喻孔子不言之言也。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与许也。祭如不祭。谓无诚心之人。故夫子不许之。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竈。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卓吾云。媚。便获罪于天矣。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花发之茂。由于培根。礼乐之文。本于至德。至德本于身。而考于古。即是千圣心法。故从周。只是以心印心。又从周。即从夏商。即从太古也。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卓吾云。只论礼与非礼。那争知与不知。方外史曰。不知便问。是孔子直心道场处。若云虽知亦问者。谬矣。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子贡见得是羊。孔子见即是礼。推此苦心。便可与读十轮。佛藏二经。(二经明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