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未超三界外。总在五行中。断尽二障。虑斯远矣。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正是不肯绝望。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诛心在一知字。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厚责人者。只是不能自厚耳。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毕竟将如之何。
  
  【补注】知因果。信轮回。善有所劝。恶有所惩。小人有所忌惮。然后可以教之为善。周安士先生曰。人人信因果。大治之道也。人人不信因果。大乱之道也。虽圣人并起。无如之何矣。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小慧与义正相反。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行之。行此义也。出之。出此义也。成之。成此义也。卓吾曰。不是以义为质。以礼行之。以孙出之。以信成之。方外史曰。须向君子二字上著眼。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称字。去声。没世而实德不称。君子之名。真可疾矣。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识得自己。自然求己。小人只是不知自己耳。哀哉。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矜。则易争。群。则易党。故以不争不党为诫勉。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至明至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可行于天下。可行于万世。真是一以贯之。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人自谓在三代后。孔子视之。皆同于三代时。所以如来成正觉时。悉见一切众生成正觉。
  
  【补注】试犹省也。如日省月试之试。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也。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
  
  不敢绝望。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二皆自乱自己耳。卓吾云。一失之浮。一失之躁。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上句。为豪杰伸屈。下句。为乡愿照胆。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可见道。只是人之所具。天地万物。又只是道之所具。谁谓天地生人耶。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为三种忏法作前茅。
  
  【补注】千年暗室。一炬能消。忏悔犹炬也。无炬则永暗矣。忏法三种。一作法忏。向佛前披陈身口意罪。誓不复作。二取相忏。于定心中。运忏悔想。如佛来摩顶。以感瑞相。期消烦恼。三无生忏。正心端坐。而观无生之理。如法华经云。若欲忏悔者。端坐念实相。众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思。本非两事。言此。以救偏思之失耳。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卓吾云。作训词看。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知及。仁守。是明明德。庄以莅之。是亲民。动之以礼。是止至善。不能庄莅动礼。便是仁守不全。不能仁守。便是知之未及。思之思之。如来得三不护。方可名动之以礼。故曰修己以敬。尧舜其犹病诸。
  
  【补注】如来身口意三业。纯净离过。不须防护。名为三不护。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不可小知。不可以思议测度之也。可大受。如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