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又淮阴侯列传: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犹云「亦已为成安君所禽」也。不言「成安君」者,蒙上文也。
[327]同传云:否,必为二子所禽矣。——故「为禽」者即「为所禽」也。
[328]同传又云: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为我禽」者,亦即「为我所禽」也。
[329]同传又云:今足下虽自以与汉王为厚交,为之尽力用兵,终为之所禽矣。——犹云「终为汉王所禽」也。「为」后不用「其」字而用「之」字,见代字篇。②
故[330]韩文守戒云:今夫鹿之于豹,非不巍然大矣,然而卒为之禽者,爪牙之材不同,猛怯之资殊也。——曰「卒为之禽」者,即「为之所禽」也,今惟去「所」字耳。
[331]史刺客列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言「皆为秦所戮没」也。不言「秦」者,蒙上文也。
①「为晋君赐」意为「有德于晋君」,此「赐」是名字,非动字。
②代字章未论及此。
【5.3.3】三,外动字后以「于」字为介者。
[332]论公冶: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屡憎于人」者,注云:‘徒多为人所憎恶’也。憎恶之情,施自人而受于佞者,今「佞」为起词而居主次,「人」则介「于」字,以明其憎恶之情所自发,故「憎」字由外动而转为受动矣。必介「于」字者,明外动之行所自发也。
[333]赵策: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破于人」者,「为人所破」也,「臣于人」者仿此。此以「破人」与「破于人」两相比,以见同一字之可为外动与受动也如是。
[334]又云:人之情,宁朝人乎,宁朝于人也?
[335]荀子荣辱云: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
[336]孟子滕文公上云: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337]汉书赵充国传云:善战者致人,不致于人。
[338]史记项羽本纪云: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而汉书改云‘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诸句,以见同一外动字也,介以「于」字,则转为受动字矣。
[339]庄山水: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物于物」者,「不为物所物」也。
[340]汉霍光传:帝年八岁,政事壹决于光。——「决于光」者,「为光所决」也。
[341]史廉颇列传:以勇气闻于诸侯。——「闻于诸侯」者,「为诸侯所闻」也。
[342]公隐四:公子翚恐若其言闻乎桓。——言「公子翚心恐如是之言决于桓」也。「乎」即「于」也。
[343]又僖二十一:宋公释乎执,走之卫。——「释乎执」者,「为执者所释」也。①
[344]史屈原列传: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345]汉书叙传:然而器不贾于当己,用不效于一世。
[346]又贾山传: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
[347]又司马迁传: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348]韩获麟解:麟之为灵昭昭也,咏于诗,书于春秋。
[349]又独孤府君墓志铭:畜于伯父氏。
[350]又:其后上将有所相,不可于众。
[351]又圬者传:妻与子皆养于我者也。
[352]又与卫中行书:方甚贫,衣食于人。——诸引外动字后,皆用「于」字以介施者,而成为受动字也。
至外动字转词本以「于」字为介者,内转为受动之后,其转词仍旧,不可视为施者之介字。②
[353]孟告下: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这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诸「举」字皆受动字,「为人所举」也,其后「于」字,乃记其举之处,非举者也,不在此例。
[354]又离下: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行」「听」「下」王字,皆受动字,「于民」者,「下」字之转词,犹云「施膏泽于民」也,故「民」非施者也。
[355]又告上:令闻广誉施于身,所以不愿人之文绣也。——「令闻广誉施于身」者,犹云「以闻誉施于身」了。故「于身」者非施者也③。皆非此例。
以上三式,凡外动为受动,皆见施者之名;以下三式,内有见有不见矣。
①「释乎执」,犹言「从拘执中释放出来」,「执」非施者。
○2应云‘不可视「于」为施者之介字’。
○3「身」前的「于」和「身」后的「者」疑衍。
【5.3.4】四,以「见」「被」等字加于外动之前者。
加「见」。
[356]孟梁上: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不见保」者,「不为保」也。「保」前加「见」字而成为受动矣。
[357]汉司马相如传:先生又见客。——师古云:‘「见」犹「至」也,言至此国为客也。若今人自称「见顾」「见眷」耳。’而某云‘「见」者,加于我之辞也’,近是。案,「见客」者,「为人所见为客」也。以受动解之,更为简捷。
[358]又:乃今日见教。——言「受教」也。
[359]史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