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6-小学

13-马氏文通-清-马建忠-第158页

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268]又梁下:礼义由贤者出,而孟子之后丧踰前丧。
[269]论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270]孟万下: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
[271]左隐四:于是乎不务令德而欲以乱成,必不免矣。
[272]又僖七:君以礼与信属诸侯,而以奸终之,无乃不可乎!
[273]又僖二十四: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274]又文七: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焉者也,必不可。
[275]又襄二十七:废兴存亡昏明之术,皆兵之由也,而子求之,不亦诬乎?
[276]又襄二十三:栾氏所得,其唯魏氏乎!而可强取也。
[277]又昭元:有令名矣,而终之以耻,午也是惧。
[278]又成八:霸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279]又昭七: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凭厚矣,而强死,能为鬼,不亦宜乎!
[280]榖僖二: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281]史酷吏列传:夫古有三族,而王温舒罪至同时而五族乎?
[282]汉赵充国传:释致虏之术,而从为虏之所致之道,臣愚以为不便。
[283]史淮阴侯列传: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于虞而智于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
[284]又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
[285]齐策:夫不料秦之不奈我何也,而欲西面事秦,是羣臣之计过也。
[286]魏策:内王于不可知之秦,而殉王以鼠首,臣窃为王不取也。
[287]史秦本纪: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288]韩柳州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媿矣!
[289]又张中丞传后序: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290]又答陈商书:今举进士于此世,求禄利行道于此世,而为文必使一世人不好,得无与操瑟立齐门者比欤!
[291]荀子劝学: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诸引上下截皆两相背戾,所连「而」字,不出「然」「乃」两字之意。
而经籍中不惟「而乃」两字,即「而竟」「而反」「而独」等字,意与「乃」字相若者,亦时见于书。
而乃。
[292]史田儋列传: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
[293]汉司马迁传顶承上文一段云:而事乃有大谬不然者。
[294]庄子逍遥游亦承上文一段云: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295]史赵世家:齐之事王,宜为上佼,而今乃抵辠,臣恐天下后事王者之不敢自必也。
[296]韩与孟尚书书:孟子不能救之于未亡之前,而韩愈乃欲全之于已坏之后。呜呼,其亦不量自力,且见其身之危莫之救以死也。
而竟。
[297]史项羽本纪;白起为秦将,南征鄢郢,北坑马服,攻城略地,不可胜计,而竟赐死。
[298]又魏世家: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
而反。
[299]孟公上:是气也,而反动其心。
[300]韩改葬服议:又安可取未葬不变服之例,而反为之重服欤?在丧当葬,犹宜易以轻服;况既远,而反纯凶以葬乎?
而独。
[301]孟公下: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于富贵之中,有私龙断焉。
[302]汉董仲舒传:今废先王德教之官,而独任执法之吏治民,毋乃任刑之意与!
[303]史六国表序:诗书所以复见者,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
[304]汉霍光传:往事既已,而福独不蒙其功,惟陛下察之。——诸引上下截意有所背,故以「而竟」「而反」「而独」等字各为转捩,既有证矣。
然有时下截之于上截,虽非事理之所必有,而转以「而」字设一或有之境者,亦此例也。故「而或」两字并用者有焉。
[305]左襄九:自今日既盟之后,郑国而不唯晋命是听,而或有异志者,有如此盟。
[306]又襄二十一: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
[307]又昭三:民人痛疾而或燠休之,其爱之如父母,而归之如流水,欲无获民,将焉辟之?——三引皆以「而或」为转,是特设一或有之境,以与上截相反者。①
其无「而或」字样而惟有其意者亦如之。前节所引,有单用名字为上截,先为重读,而后转至下截者,亦此志也。
[308]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犹云「为人而或不仁,如礼何」也。②他如
[309]左传僖二十三年云:有人而校,罪莫大焉。
[310]又云:得志于诸侯而诛无礼,曹其首也。
[311]又僖二十八年云:战而捷,必得诸侯。
[312]管子权修第三云: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而人君之欲无穷。以有时与有倦,养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