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曰:谭公维私。小雅曰: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谗,谭大夫作大东以告病。左传庄十年曰:齐师灭谭,谭无礼也。谭子奔莒,同盟故也。今济南府府东南七十里有故谭城。在二志济南郡之东平陵县。东平陵故城在今济南府府东七十五里。从邑□声。徒含切。古音在七部。按诗、春秋、公、榖皆作谭。许书又无谭字,葢许所据从邑。齐世家讹作郯。可证司马所据正作□。□谭古今字也。许书有谭长,不以古字废今字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邭qú
  注解:地名。左传注多不言名,如毛传云水也,山也,地也,皆是。许君亦不言名,如郣地也,邭地也,以及邑也,国也,皆是。凡言名者,后人所改。从邑句声。其俱切。四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郂ɡāi
  注解:陈留乡。陈留郡,二志同。今河南开封府东至归德府西皆是其境。陈留郡属有陈留县。此不云陈留县乡,但云陈留乡,则是举郡名不箸某县也。曷为不箸,有未审也。郖下曰弘农县,鄏下曰河南县,是举郡县同名之例。从邑亥声。古哀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zàip299下
  注解:故国。在陈留。春秋经隐十年:宋人蔡人卫人伐载。三经皆作载。惟榖梁音义曰:载本或作戴。而前志作戴。古载戴同音通用耳。许作□。左氏音义引字林亦作□。吕本许。许所据从邑也。前志云:梁国甾,故戴国。后志云:陈留郡考城,故葘。注引陈留志云:古戴国。今河南卫辉府考城县县东南五里有考城故城,汉之甾县,古之□国也。甾与□古音同。□古字,甾汉字。许云在陈留者,章帝改名考城属陈留也。水经注汳水篇曰:陈留风俗传曰:秦之榖县,后遭汉兵起,邑多灾年,故改曰葘县,王莽更名嘉榖。章帝东巡,诏曰:葘县名不善,其改曰考城。按莽、章帝不达同音讹字之源委,故不能正为□字。而风俗传云秦之榖县,则更无稽之言耳。从邑□声。作代切。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酀yān
  注解:地名。从邑燕声。乌前切。十四部。齐有高酀,卽高偃,高傒之□孙,左传曰敬仲之曾孙者。古人立文,后裔统云曾孙。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邱qiū
  注解:地名。从邑丠声。去鸠切。古音在一部。今制,讳孔子名之字曰邱。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rú
  注解:地名。从邑如声。人诸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niǔ
  注解:地名。从邑丑声。女九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jǐ
  注解:地名。从邑几声。居履切。十五部。按西伯□□。周本纪作耆。徐广曰:一作□。□葢卽□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xì
  注解:地名。从邑翕声。希立切。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qiú
  注解:地名。玉篇曰:□乡在陈留。从邑求声。巨鸠切。三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yīnɡ
  注解:地名。从邑婴声。于郢切。十一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dǎnɡ
  注解:地名。广韵曰:□,地名。说文作□。从邑尚声。多朗切。十部。今俗以为乡党字。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郱pínɡ
  注解:地名。从邑幷声。薄经切。十一部。前志:齐郡临朐。应劭云:有伯氏騈邑。后志:齐国临朐,有古郱邑。按春秋庄元年:齐师迁纪郱、鄑、郚。杜云:郱在东莞临朐县东南,齐取其地。然则伯氏騈邑卽此地。騈卽郱字。今山东靑州府临朐县东南有郱城是也,未知许意然不。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hǔ
  注解:地名。玉篇云:鲁地名。从邑虖声。呼古切。五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邩huǒ
  注解:地名。从邑火声。呼果切。十七部。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鄝liǎo
  注解:地名。从邑翏声。卢鸟切。三部。左传文公五年:楚灭蓼。释文云:字或作鄝。榖梁宣八年经:楚人灭舒鄝。释文云:本又作蓼。小雅:渐渐之石。诗序注云:舒,舒鸠舒鄝舒庸之属。释文云:鄝又作蓼。按坊记阳矦缪矦卽淮南汜论训之阳矦蓼矦。缪者,字误耳。前志六安国,后志庐江郡,皆作蓼。许不谓此也。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鄬ɡuīp300上
  注解:地名。从邑为声。居为切。十七部。春秋经襄七年:公会晋矦、宋公、陈矦、卫矦、曹伯、莒子、邾子于鄬。杜云:鄬,郑地。
  路径:段注说文□第六卷□邑部
  邨cūn
  注解:地名。从邑屯声。此尊切。十二部。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