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子驂乗。【註】古仙人陽陵。【廣韻】周景王封少子於陽樊,後裔因邑命氏。又漢複姓,有二十二氏:歐陽、高陽、靑陽、孫陽、子陽、周陽、涇陽、偪陽、梗陽、戲陽、鮭陽、葉陽、陵陽、鮮陽、櫟陽、濮陽、太陽、老陽、安陽、成陽、朱陽、索陽。 又通作揚。【禮玉藻】盛氣顚實揚休。【註】顚,讀爲闐。揚,讀爲陽。盛身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體物也。【釋名】陽,揚也,氣在外發揚也。 又與佯同。【禮檀弓】陽若善之。【前漢高帝紀】陽尊懷王爲義帝,實不用其命。 又音腸。【爾雅釋詁】陽,予也。【註】魯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阿陽。【疏】漢書藝文云:魯申公爲詩訓,故是爲魯詩。其經云:陽如之何,申公以陽爲予,故引之。【釋文】陽,音腸。 【五音集韻】俗作□。【字彙】俗作阦。【字彙補】亦作□陽氜。

陾 【戌集中】【阜字部】 陾 【唐韻】如乗切【集韻】【韻會】如蒸切【正韻】如陵切,□音仍。【說文】築牆聲也。【詩大雅】捄之陾陾。【傳】陾陾,衆也。 又【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音而。【廣韻】本作□。亦作陑。互詳陑□二字註。【篇海】譌作□。 又【廣韻】【集韻】□乃后切,音。【廣韻】衆陾。【集韻】衆也。

陿 【戌集中】【阜字部】 陿 【廣韻】侯夾切【集韻】轄夾切,□同陝。詳前陝字註。【前漢景帝紀】郡國或磽陿。【註】師古曰:陿謂褊隘也。

隀 【戌集中】【阜字部】 隀 【集韻】傳容切,音重。【玉篇】地名。

隂 【戌集中】【阜字部】 隂 【玉篇】同陰。

【卯集中】【手字部】 【集韻】徒渾切,音屯。搒也。與□同。或作□。

隃 【戌集中】【阜字部】 隃 【唐韻】傷遇切【集韻】【韻會】舂遇切,□音戍。【爾雅釋地】北陵西隃雁門是也。【戰國策】作西兪。 又【廣韻】式朱切【集韻】【韻會】舂朱切,□音輸。義同。 又【廣韻】相兪切【集韻】詢趨切,□音須。義同。 又【集韻】一曰越也。 又【廣韻】羊朱切【集韻】容朱切【正韻】雲俱切,□音兪。【廣韻】隃麋,縣名。【前漢地理志】右扶風隃麋縣。 又人名。【史記周本紀】子毀隃立。【註】隃,音踰。 又【呂氏春秋】次制十二筒,以之阮隃之下,聽鳳凰之鳴,以別十二律。 又【正韻】與逾同。【左傳襄二十年】隃隱而待之。【司馬相如上林賦】隃絕梁。【前漢嚴助傳】輿轎而隃嶺。 又【集韻】餘招切,音姚。遠也,行也。與遙同。【前漢英布傳】隃謂布何苦而反。又【趙充國傳】兵難隃度。

隄 【戌集中】【阜字部】 隄 〔古文〕【唐韻】都兮切【集韻】【韻會】【正韻】都黎切,□音低。【說文】唐也。【玉篇】橋也,限也。【廣韻】防也。與堤同。【正韻】岸也。【爾雅釋宮】隄謂之梁。【註】卽橋也。【禮月令】修利隄防。【史記封禪書】閒者河溢臯陸,隄繇不息。 又地名。【左傳昭二十六年】次于隄上。【註】隄上,周地。 又高隄,平隄,漢縣名,屬信都國。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杜奚切【集韻】田黎切,□音題。義同。 又【廣韻】隄封。【前漢溝洫志】作堤。 又【集韻】常支切,音時。隄封,或作堤。通作提。 又【集韻】直兮切,音墀。防也。【左傳襄二十六年】棄諸堤下。【釋文】堤,亦作隄。徐讀丁兮反。沈讀直兮反。

隅 【戌集中】【阜字部】 隅 【廣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音虞。【說文】陬也。【玉篇】角也。【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于海隅蒼生。【詩邶風】俟我於城隅。【禮曲禮】摳衣趨隅。【註】趨隅,升席也。又【檀弓】童子隅坐而執燭。【註】隅坐,不與成人並。【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 又【玉篇】廉也。【詩大雅】抑抑威儀,維德之隅。【禮儒行】砥厲廉隅。 又海隅,十藪之一。【爾雅釋地】齊有海隅。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宮隅之制七雉,城隅之制九雉。【註】宮隅,城隅,謂角浮思也。 又山名。【魯語】汪芒氏之君也,守封隅之山者也。【註】封山,隅山,在今吳郡永安縣。【說文】作嵎。 又叶語口切,音偶。【詩唐風】綢繆束芻,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見此邂逅。芻叶側九反,逅叶很口反。 又叶呼侯反,音齁。【揚雄反離騷】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於汾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於末之陽侯。 【篇海】同□。考證:〔【詩邶風】俟我乎城隅。〕 謹照原文乎改於。

隆 【戌集中】【阜字部】 隆 【唐韻】力中切【集韻】【韻會】【正韻】良中切,□音癃。【說文】豐大也。 又【玉篇】中央高也。【爾雅釋山】宛中隆。【疏】山形中央蘊聚而高者名隆。 又【戰國策】雖隆薛之城到於天,猶之無益也。 又與窿通。【正韻】穹窿,天勢。本作隆。【司馬相如上林賦】穹隆雲橈。 又【玉篇】盛也。【禮檀弓】道隆則從而隆,道汙則從而汙。【史記封禪書】文王攺制,爰周郅隆。【前漢武帝紀】迫隆冬至。【註】隆冬,猶言盛冬也。 又【禮祭義】頒禽隆諸長者。【註】隆,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