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鞞佛,音釋云:閦,初六翻。阿閦,此云無動。鞞一作□。又阿閦,淨名。經云:有國名妙喜,佛號無動。疏云:阿之言無,閦之言動。又法華經云:其二沙彌,東方作佛。一名阿閦,在歡喜國。一名須彌頂。六書故,閦,初六切,引孫愐曰:衆也。類篇曰:衆在門中。同文舉要,屋韻,閦與衆同。出佛書,合閦衆爲一。或曰訓衆。當从衆,不必別作閦。書故舉要無確證,閦字經史不載,闕可也。字彙音初,譌作闌。謂閦同闌。皆非。
豟 【酉集中】【豕字部】 豟 〔古文〕□【廣韻】於革切【集韻】乙革切,□音戹。【爾雅釋獸】豕絕有力,豟。又【釋畜】彘五尺爲豟。【註】《尸子》曰:大豕爲豟,五尺。今漁陽呼豬大者爲豟。 【集韻】通作〈豕厄〉。或作□。【字彙】同豟。【集韻】或作□。豟字从豕从厄。又同□。
【寅集中】【山字部】 【廣韻】【集韻】【類篇】□疾僦切,音就。嶺名。
【未集中】【缶字部】 【廣韻】丁呂切【集韻】展呂切,□音貯。□或作。【說文】也,所以盛米也。
【寅集中】【山字部】 【集韻】魯猥切。同□。【司馬相如上林賦】隱轔鬱。
隰 【戌集中】【阜字部】 隰 〔古文〕□【唐韻】似入切【集韻】【韻會】【正韻】席入切,□音習。【爾雅釋地】下濕曰隰。【說文】阪下濕也。【釋名】隰,蟄也。蟄,濕意也。【書禹貢】原隰底績。【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公羊傳昭元年】下平曰隰。 又【詩周頌】徂隰徂畛。【箋】隰謂新發田也。【疏】隰,指地形而言,則是未嘗墾發,故知謂新發田也。 又【左傳桓三年】逐翼侯于汾隰。【註】汾隰,汾水邊也。【後漢西羌傳】昔晉侯敗北戎于汾、隰。【註】二水名。○按汾隰,當從左傳註。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隰郕。【註】在懷縣西南。【前漢地理志】西河郡隰成。又【左傳文十六年】先君蚡冒,所以服陘隰也。【註】陘隰,地名。 又【廣韻】州名。左傳曰:重耳居蒲,卽隰川州,故蒲城是也。漢爲蒲子縣後,魏齊周之閒爲沁州。隋爲隰州,以州前有泉下濕,蓋取下濕之義名之也。又姓。【左傳僖九年】齊隰朋帥師會秦師,納晉惠公。 又【集韻】悉協切,音燮。人名。春秋傳有公子隰。○按春秋襄八年,鄭人侵蔡,獲蔡公子燮。燮,榖梁傳作溼。釋文,溼,本又作隰,又音燮,是隰直與燮通用,不特音同也。 【玉篇】同□。【集韻】或作□濕。
隱 【戌集中】【阜字部】 隱 〔古文〕□□【唐韻】【正韻】於謹切【集韻】【韻會】倚謹切,□音櫽。【爾雅釋詁】隱,微也。【註】微謂逃藏也。【易乾卦】龍德而隱者也。 又【禮禮運】大道旣隱。【註】隱猶去也。 又【說文】蔽也。【玉篇】匿也。【論語】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禮檀弓】事親有隱而無犯。【魯語】□五而已,無有隱者,隱乃諱也。 又【廣韻】私也。【論語】吾無隱乎爾。【疏】孔子敎人無所隱惜。 又【玉篇】不見也。【易繫辭】巽稱而隱。【註】稱揚命令,而百姓不知其由。【史記韓安國傳】壷遂之深中隱厚。 又【禮曲禮】不以隱疾。【註】隱疾,衣中之疾也。又【史記秦始皇紀】隱宮徒□者,七十餘萬人。【註】宮□,一百日隱於隂室養之,故曰隱宮。 又【史記滑稽傳】齊威王之時喜隱。【前漢藝文志】隱書十八篇。【註】《劉向別錄》云:隱書者,疑其言以相問,對者以慮思之,可以無不喩。 又【禮玉藻】隱辟而後屨。【註】隱辟,俛逡巡而退著屨也。 又【爾雅釋言】隱,占也。【註】隱度。【疏】占者,視兆以知吉凶,必先隱度。【禮少儀】軍旅思險,隱情以虞。【註】隱,意也,思也。【後漢安帝紀】隱親悉心,勿取浮華。【註】皆隱審盡心,勿取浮華不實者。 又【揚子方言】隱,定也。 又【玉篇】安也。 又痛也。【詩邶風】如有隱憂。【傳】痛也。【禮檀弓】拜稽顙,哀戚之至隱也。稽顙,隱之甚也。【孟子】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又】皆有怵惕惻隱之心。【前漢韓安國傳】此仁人之所隱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隱民皆取食焉。【註】隱約窮困。又【定三年】君以弄馬之故,隱君身。【註】隱,憂約也。【荀子儒效篇】隱隱兮其恐人之不當也。【註】隱隱,憂戚貌。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湛湛隱隱。【註】隱隱,盛貌。又【前漢郊祀歌】休嘉砰隱溢四方。【註】砰隱,盛意。 又【左傳襄二十三年】踰隱而待之。【註】隱,短牆也。 又【諡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尸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 又姓。【吳志】有廷尉左監隱蕃。 又【爾雅釋草】蒡,隱葱。【註】似蘇,有毛,江東呼爲隱葱,藏以爲葅。 又【廣韻】【集韻】□於靳切,音檼。【廣韻】隈隱之貌。 又【孟子】隱几而臥。【註】隱,倚也。於靳反。 又【集韻】築也。【前漢賈山傳】厚築其外,隱以金椎。 又【集韻】於刃切,駰去聲。【禮檀弓】旣葬而封,廣輪揜坎,其高可隱也。【註】隱,據也。封可手據,謂高四尺所。【釋文】隱,於刃反。 【集韻】俗作□隐。考證:〔【後漢安帝紀】隱視幽心,勿取浮華。〕 謹照原文隱視改隱親。幽心改悉心。〔【定二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