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更人。【註】如淳曰:然則先時笞背也。師古曰:毋更人,謂行笞者不更易人也。【唐書□法志】斷獄之□有五,一曰笞。笞之爲言恥也,凡過之小者,捶撻以恥之。漢用竹,後世更以楚。《書》曰扑作敎□是也。太宗甞覽《明堂針灸圖》,見人之五臟皆近背,詔罪人無得鞭背。【荀子正論篇】捶、笞臏脚。【註】捶笞皆杖擊也。

笟 【未集上】【竹字部】 笟 【玉篇】【類篇】□攻乎切。以篾束物也。同篐。【海篇】古胡切,音孤。與笊篱字不同。

【巳集上】【水字部】 【廣韻】阻力切【集韻】【韻會】札色切,□音側。湢,水勢。一曰水流貌。或省作汄。

笠 【未集上】【竹字部】 笠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力入切,音力。【篇海】簦、笠,以竹爲之。無柄曰笠,有柄曰簦。【詩小雅】何蓑何笠。【傳】笠所以禦暑。【左傳註】兵車無蓋,籩人執笠依轂而立,以禦寒暑,名曰笠轂。 又地名。【左傳哀十六年】越子伐吳,吳子禦之笠澤,夾水而陳。【水經注】笠澤在吳南松江左右。

笢 【未集上】【竹字部】 笢 【廣韻】武盡切【集韻】弭盡切,□音泯。竹表也。【說文】竹膚也。【廣雅】笁竹也,其表曰笢。 又【馬融長笛賦】笢笏抑隱。【註】笢笏抑隱,手循笛孔之貌。 又【正字通】今之澤髮騣刷曰笢。 又【廣韻】武巾切,音珉。義同。騣字原从蚤作。

笣 【未集上】【竹字部】 笣 【集韻】班交切,音包。竹名,出荔浦,其筍冬生。 又虛交切,音虓。義同。

笤 【未集上】【竹字部】 笤 【篇海】田聊切,音條。笤箒。

笥 【未集上】【竹字部】 笥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相吏切,音伺。【說文】飯及衣之器也。【書說命】惟衣裳在笥。【禮曲禮】苞苴簞笥。【註】圓曰簞,方曰笥。【儀禮大射儀】小射正奉,決拾以笥。【註】笥,萑葦器。 又山名。【水經注】屈潭之左有玉笥山。 又【集韻】新兹切,音思。想止切,音枲。義□同。

【巳集上】【水字部】 【正字通】俗游字。

符 【未集上】【竹字部】 符 【廣韻】防無切【集韻】馮無切【正韻】逢夫切,□音扶。【說文】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釋名】符,付也。書所敕命于上,付使傳行之也。【玉篇】符,符節也。分爲兩邊,各持一以爲信。【篇海】符者,輔也,所以輔信。又驗也,證也,合也。【六書音義】符之爲言扶也,兩相符合而不差也。【周禮地官】門關用符節。【註】符節者,如今諸官詔符也。【史記五帝紀】黃帝合符釜山。【註】合諸侯符契圭璋而朝于釜山。【高祖紀】六年,剖符行封。【孝文紀】初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竹使符。【註】張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从□易也。師古曰:竹使符,與郡守各分其半,右留京師,左以與之。 又符瑞。【禮記註】萬物之符長。【疏】符謂甘露、醴泉之屬。 又符籙。【帝王世紀】黃帝討蚩尤,西王母以符授之,乃立請祈之壇,親自受符。 又木膚也。【山海經】丹木赤符而黑理。 又書名。【黃帝泰階六符經】【隂符經】【春秋感精符】。 又官名。【前漢趙堯傳】堯爲符璽御史。 又姓。【廣韻】魯頃公之孫雅仕,秦爲符璽令,因而氏焉。 又地名。【前漢地理志】沛郡有符離縣,犍爲郡有符縣,巴郡有符特山。【趙充國傳】匈奴發騎,旁塞至符奚盧山。【北史隋本紀】開皇十五年,旅王符山。【山海經】符禺之山,符禺之水出焉,北流注于渭。 又獸名。【後漢班超傳】月氏貢符拔。【註】符拔,形似麟而無角。 又竹名。【廣東新語】雙髻峰下百十步,劉仙壇側有符竹,竹不甚高大,止數尺,葉上有文如蝸涎,如古篆籀,其行或複或單,或疎或密,葉葉不同,若今巫覡所書符者。一竹中有一葉二葉,或數十竹中無一葉,葉雖枯而文色不改。文多白,與葉色不同。山人謂之竹葉符,每以餉客。 又敷無切。【史記律書】萬物剖符甲而生。【註】符,音孚。 又叶房尤切。【陳琳大荒賦】考律歷于鳳鳥兮,問民事于九鳩。傷典墳之圯墜兮,關大聖之顯符。

笨 【未集上】【竹字部】 笨 【廣韻】蒲本切【集韻】部本切,□音獖。竹裏也。一曰麤率也。【晉書】豫章太守史疇,以人肥大,時人目爲笨伯。 又【廣韻】布忖切【集韻】【韻會】補袞切,□音本。義同。

笷 【備考】【未集】【竹字部】 笷 【篇海類編】音卯。

筎 【未集上】【竹字部】 筎 【玉篇】汝余切【集韻】人余切,□音如。竹筎以塞舟也。【類篇】括取竹皮爲筎。

笩 【未集上】【竹字部】 笩 【字彙】音旆。笩笩,飛揚也。

笪 【未集上】【竹字部】 笪 【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音亶。【博雅】擊也。亦姓。 又【集韻】得案切,音旦。筥也。一曰答也。一曰筕篖,似籧篨,直文而麤者。江東呼爲笪,斜文爲。 又【廣韻】【集韻】【正韻】□當割切,音妲。笞也。一曰覆舟簟。 又【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