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2-儒藏 -06-小学

4-康熙字典-清-张玉书-第2329页

,受旃然水。又云:丹泌亂流,於武德絕河,南入滎陽合汳,故汳兼丹水之稱。汳水東逕陳留,又東逕梁國睢陽縣,又東逕貫城。城在蒙縣西北。汳水自蒙縣南出,今無水。惟睢陽城南側有小水,南流入雎城。亦作汴。【後漢明帝紀】遣將作謁者王吳修汴渠,自滎陽至於千乗海口。【註】汴渠卽蒗蕩渠也。【宋曾鞏曰】昔禹於滎澤下分大河爲隂溝,出之淮泗,至浚儀西北,復分二渠。其後或曰鴻溝,或曰浪宕渠,或曰浚儀渠,或曰石門渠。石門渠東合濟水,與河渠東注,至於敖山之北而兼汴水,又東至滎陽之北,而旃然之水東流入汴。滎陽之西有廣武二城,汴水自二城閒小中東流而出,濟水至此乃絕。桓溫將通之而不果者,晉大和之中也。劉裕浚之,始有湍流奔注。以漕運者,義熙之間也。皇甫誼發河南丁夫百萬開之,起滎陽入淮,千有餘里。更名之曰通濟渠者,隋大業之初也,後世因其利焉。【一綂志】汴水源出開封府滎陽縣大周山,合京、索、須、鄭四水,東南至中牟縣,北入於黃河。 又【廣韻】芳萬切【集韻】孚萬切,□音。義同。 【集韻】或作汴。
汴 【巳集上】【水字部】 汴 【集韻】同水。 又州名。【韻會】秦屬三川郡,漢爲陳留郡,東魏置梁州,後周攺爲汴州,宋爲京師。 又襄陽零水亦名汴水。【水經注】夷水東南流,與零水合。零水卽汴水也。上通梁州沒陽縣之默城山。考證:〔【韻會】秦屬三州郡。〕 謹照原文三州改三川。
汶 【巳集上】【水字部】 汶 〔古文〕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文運切,音問。水名。【書禹貢】浮于汶,達于濟。又濟東北會于汶。【前漢地理志】泰山郡萊蕪縣原山汶水出,西南入泲。【水經】汶水,出泰山萊蕪縣原山西南,過壽張縣,至安民亭入于濟。【註】汶出牟縣故城西南阜下,俗謂之胡盧堆。牟縣,古牟國,故俗謂是水爲牟汶。汶水又右合北汶水,水出太山天門下谷東流,西南逕汶陽縣,又西南逕桃鄕縣,自桃鄕四分,當其派別之處,謂之四汶口。左二水雙流至無鹽郈鄕平陸故城,合爲茂都澱。次一汶至壽張故城東,遂爲澤渚。右一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泲。【淮南子地形訓】汶出弗其。【高誘註】弗其,山名,在朱虛縣東。◎按誘說乃東汶,非經所謂入濟者也。 又【前漢地理志】琅邪郡朱虛縣東泰山,汶水所出,東至安丘入維。【說文】維作濰。【水經】汶水出朱虛縣泰山。【酈道元注】伏琛晏謨□言,水出縣東西峿山,山在小泰山東。地理風俗記曰:朱虛縣東四十里有峿城,亭故縣也。汶水逕峿城北,又北過淳於縣西。濰水過縣東,其城東北則兩川交會也。 又【水經注】崮水有二源雙會,東導一川,俗謂之汶水,東經蒙隂縣,注桑泉水,又東北流入於沂。 又汶上,縣名。【廣輿記】本漢平陸,今屬兗州府。 又【集韻】武粉切,音吻。義同。 又【廣韻】【集韻】□無分切,音文。黏唾也。 又遼東有汶城。【盛輔之云】卽孤竹國也。音文。 又【廣韻】武巾切【集韻】眉貧切【正韻】彌鄰切,□音珉。與岷通。汶江也。【書禹貢】岷嶓旣藝。【又】岷山導江。【史記】皆作汶。【山海經】大江出汶山。【輿地廣記】汶山在茂州汶山縣西北,俗謂之鐵豹嶺。禹之導江,發跡於此。 又汶山,郡名。汶川,縣名。【蜀王本紀】禹本汶山郡廣柔縣人,生於石紐。廣柔隋攺曰汶川。【廣輿記】今屬成都府。 又【集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正字通】汶水,今一統志列爲三,曰塹汶,徐汶,靑汶。章本淸曰:入濟之汶,見禹貢,論語。汶上,書傳謂之北汶,卽今大淸河入濰之汶,見漢書。入沂之汶,見水經。齊有三汶,淸河爲大。述征記:泰山郡水皆名汶,有北汶、嬴汶、柴汶、牟汶,皆源別流同,又在三汶之外。考證:〔【水經】【註】汶逕壽張縣西南,注長直溝,西流入浦。〕 謹照原文入浦改入泲。〔【山海經】大江出汶水。〕 謹按此句出山海經註。謹於經下增註字,□照原文汶水改作汶山。
汷 【巳集上】【水字部】 汷 【唐韻】職戎切【集韻】之戎切,□音終。【說文】水也。一曰水名,在襄陽。 【集韻】亦作泈。
汸 【巳集上】【水字部】 汸 【唐韻】府良切【集韻】分房切,□音方。倂船也。【說文】本作方,或从水作汸。 又【集韻】敷方切,音芳。與淓同。水名也。【山海經】箕尾之山,汸水出焉,南流注于淯。【註】音芳。 又符方切,音房。義同。 又【正韻】普郞切,音滂。與滂同。【荀子富國篇】汸汸如河海。
汹 【巳集上】【水字部】 汹 【集韻】與洶同。(洶)【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拱切,音詾。【說文】湧也。一曰洶涌,水聲。 又洶洶,鼓動聲。【揚雄羽獵賦】洶洶旭旭。 又【集韻】筍勇切,音竦。義同。 又【廣韻】【集韻】【正韻】許容切【韻會】虛容切,□音匈。義同。一曰水勢。【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
決 【巳集上】【水字部】 決 【廣韻】【集韻】【韻會】□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